B10:美食物语/好吃周刊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4月09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古徽州名点—徽墨酥
傅军
  文 / 傅军

  安徽省黄山市旧称古徽州,中国传统“文房四宝”之一的“徽墨”就出产于此地。除了徽墨外,古徽州还享有“徽菜之乡”的美誉。在琳琅满目的徽菜中有一道名点,名曰“徽墨酥”。

  徽墨酥的外形完全按照徽墨锭的的标准尺寸制作,6厘米长、4厘米宽、1厘米厚,其色泽乌黑油亮,闻上去芳香四溢。咬上一口,不待咀嚼早已融化,并甜而不腻,唇齿留香。由此可见,徽墨酥完全可称得上为能够吃的“徽墨”。 

  其实,徽墨酥诞生的历史并不长。1978年,一名叫程积如的某食品厂厂长,突然想到了新增徽墨酥的创意,于是即着手研制。在相关食品技术研究人员的配合下,经过数十次配方筛选,终于取得圆满成功。程厂长总结说,之所以取名“徽墨酥”,共有以下三点理由:一来它属于酥糖类精細糕点,可与徽州原有传统食品“顶市酥”相媲美;二来其外形酷似徽墨,则可借传統徽墨之盛名巧打徽墨酥品牌;三来它有鲜明的地域特征,让人一看即刻明白其产自于何地。 

  徽墨酥的成分以优质黑芝麻为主料,但其中选料还必须有一定的讲究。比如,选用的黑芝麻并非是从市场上随意收购来,而是先由化验室对来自各地的黑芝麻进行反复检测后,方最终筛选某地产品作为主料专用;而炒制工序一般须由资深老法师严格把关,既不能太生也不可过老,又要能够出香、出脆、出油;除了黑芝麻外,拌料所用的熟面粉、白糖粉、芝麻酱等副料的配方则更是大有文章,属于独家商业机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新民资讯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日本为何难谢罪
   第A18版:文化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文化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6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健体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B04版:教育/新民环球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美食物语/好吃周刊
   第B11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12版:吃遍中国/好吃周刊
   第B13版:好吃周刊/美食大观
   第B14版:资讯/市场之窗
   第B15版:大购网专版
   第B16版:广告
   第B17版:新民楼市
   第B1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9版:广告
   第B2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1版:广告
   第B2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3版:广告
   第B24版:广告
有“蛙”自远方来
古徽州名点—徽墨酥
过云楼和苏邦烹饪大师
Dalmore 62
新民晚报美食物语/好吃周刊B10古徽州名点—徽墨酥 2015-04-09 2 2015年04月0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