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有“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的十四字训诲。它告诫人们:吃任何东西,无论粗劣还是精细的,都要认为它们均很美味可口;穿任何衣裳,无论是美的还是不美的,都要很随意,不挑剔,觉得称心即可;对社会上任何传统风俗习惯都要乐意相处,不要动辄就看不顺眼;无论社会地位高低都不要引起内心羡慕。凡能力争做到上述十四个字,就可以经常保持愉悦的心境。反之则会无端产生不称心、不愉快甚至厌恶、愤怒、妒嫉、悲观失望的情绪。相关生理研究表明,前者对身心健康颇有益处,而后者日久天长则可引起很多诸如偏头痛、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甚至恶性肿瘤等病患。
心理学认为,人的情绪并非是一种消极的内心体验,而是一种能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重大有益的或有害的力量。当情感发生时,通过特定的途径所激发神经系统的活动,会产生激素的分泌异常并引起人体内部器官一系列变化,最终影响生理功能,或促进健康或诱发疾病。
生理学还认为,大脑皮层的活动在情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又对皮层下的活动起到调节作用,从而可有效控制情感的进行和表现。这足以说明情绪完全是受意识和意志来制约的。一旦懂得了上述道理,我们就可以借助于这种意志活动,有意识地来控制并调节自己的情绪。
毋庸置疑,上述古人养生“十四字诀”,就为我们提供了培养良好情绪、把握良好的心境,行之有效的最佳方法。它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心理学思想,使我们不能不对早在两千多年前古人的超前认知感叹不已,故而有此“十四字诀”的教诲。实话实说,在不良心理和多种社会因素所引发之身心疾患日益频繁的今天,它能实实在在地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心理卫生观念,最终达到延年益寿之目的。由此可见,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古训——“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这十四字诀,时至今日仍不失为行之有效,并颇能被现代社会所借鉴的养生之道。
但愿我们在目前的任何环境场合中,都能够以古人这“十四字诀”而怡然自得、知足常乐。在衣食住行和处世当中,不断排斥任何有碍身心健康方面的不良刺激,不断诱发并保持愉悦的良好心境,以尽量避免各种身心、情志方面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