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4月18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常见艺术金融交易模式之分析
孔达达
  ◆ 孔达达

  艺术金融发展至今,从雏形到今日的长足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形成了多元化的交易模式。发展过程中成功与风险共存,艺术金融催生下的市场交易模式,值得置之于整个文化大环境下思考和揣摩。

  当前艺术金融的商业交易模式大致可归纳为几大类别。

  艺术品质押融资是指艺术品成为资产后,经过金融手段转化为资本,通常是将艺术折价、量化,向金融机构取得一定比例融资。

  艺术品信托与基金都是与艺术品有关的融资方式。艺术品信托是以艺术品为介质,通过金融渠道来达到融资目的,而艺术基金是通过资金结集来购买艺术品,二者操作方式相反,而目的相同,以艺术品为介质来获得相应经济回报。

  艺术金融电商化是指以网络平台为基面,以艺术品为介质,通过艺术品众筹,艺术家公盘,艺金所,文交所等形式,通过网络平台,发布艺术品信息,吸引大众投资,获得回报。艺术金融电商化大多是以降低投资门槛的方式,让更多对艺术市场有兴趣的人参与到艺术市场中,通过选择适当的标的物实现投资回报。

  艺术银行泛指集合一定数量的艺术品,通过银行运作模式,以租赁方式,将艺术品租赁给单位和个人,获取相应的租赁费用,模式与花木公司花木租赁类同,以此诞生出多种交易融资模式。艺术银行分为两类:公益类和商业类艺术银行。

  艺术品质押支持证券是指商业银行作为发起机构,将艺术品作为介质标的,质押给银行,由银行委托支持在证券市场挂牌,供机构与个人预认购并出资,由银行通道完成质押信贷,获取相关投资收益。艺术品质押支持证券是一种新兴的艺术金融模式,已有多家银行尝试开展该项业务。

  以上是较常见的集中艺术金融的交易模式,艺术金融化在我国已有近十年的发展史,从金融业发起的艺术品信托、基金至今,一直在不断创新中,方式多样。那些喜欢艺术却又对市场不熟悉的投资者们,对此如同雾里观花,却又欲罢不能进退两难,是紧捂口袋,还是放手一搏,难以判断。

  单纯的模式创新很容易演变为对交易实质的过度包装,经过多重包装的艺术金融产品投入市场后,被不明真相的大众投资者所追捧,市场被盲目的投资者所充斥以后,如果监管不利,便难以避免出现混乱局面。在我看来,问题的关键并非只是模式的多样化,更多的精力应该放在如何引导大众放心地投资和支持艺术,要实现这个目标应把功课放在一个“信”字上。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新民观察·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新民资讯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国际新闻
   第A09版:新视界
   第A10版:新视界
   第A11版:文娱圈
   第A12版:动态/文娱圈
   第A13版:文娱圈/动态
   第A14版:评论·动态/文娱圈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专稿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镜头艺术
   第B06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名家示范/ 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拍卖&画廊俱乐部
   第B12版:新民拍卖俱乐部/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目击
常见艺术金融交易模式之分析
年轻力
莫让新锐艺术家被炒成“狼来了”
广告
新民晚报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B04常见艺术金融交易模式之分析 2015-04-18 2 2015年04月1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