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外地出差,打开手机移动数据浏览网页,因常有漂浮的游戏小广告晃来晃去,于是,点击小广告右上角显示的关闭。不多会儿,连续收到运营商的三条短信,说我购买了游戏点数,扣除三十多元话费。我立刻致电客服投诉。客服听完我的陈述,似乎见怪不怪把这件事转给后台工作人员处理。而后台则干脆得很,说:这笔扣除的钱三个工作日将退还到我的手机卡号上。
又一次,我在外打开移动数据。不料约摸四五分钟,运营商就连续发来六条短信,说我本月国內移动数据通信费已达到五百元,已欠费,不多会儿,手机遭遇停机厄运!我紧急致电客服,客服听完我的陈述,又处变不惊地将我的电话转至后台处理。后台工作人员显然已“久经沙场”,又一次很干脆地处理了:因是第一次投诉,免去四百七十五元……
遭遇两次“快刀斩乱麻的处理”,我虽然没有什么损失,但心中的疑问却不能消除。这里面的“漏洞”是显而易见的,可这一笔笔“糊涂账”难道就这样一次次地“模糊解决”吗?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消费者一次次躺着中枪,运营商应该心知肚明,否则不会这么爽气地给予解决。一些不良加盟商设下陷阱,运营商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消费者发现了,就“及时解决”,消费者没察觉,就蒙混过去了,这不是存心欺骗消费者吗?
手机作为移动终端,在网络时代的功能强大,掌握着如此巨大的平台,财源滚滚自不必说,但遵守商业道德和规则,应该是起码的底线。如进一步,承担起社会责任,将不良加盟商和一切不良信息拒之门外,那也应该是分内之事。“移洞”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希望手机运营商自查一下,不但查系统的漏洞,更要查查心中的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