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0: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5月01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父亲的味道
恽甫铭
  恽甫铭

  去年5月1日,吃罢晚饭,妹妹突然打来电话:父亲晚饭被海鲜硬物堵住了气管,正送往医院抢救,看来不行了!

  91岁的老父亲走得很突然。但他晚年幸福,心无挂碍了:四世同堂,子女有出息,家庭和睦。邻居都说,老人走得没有痛苦,走也挑个好日子,五一放假亲朋好友都在家。待我全家次日从上海赶到家里时,治丧活动已经有序展开。烛光摇曳,香烟缭绕,哭声阵阵,灵堂笼罩在悲哀的气氛中。父亲永远闭上了眼睛,他已听不到儿孙们悲哀的声声呼唤了。泪眼朦胧中,父亲一生宽厚待人、勤俭持家、自强不息的往事,似纷飞的片片纸蝶,在眼前展现。

  父亲继承祖传的烹饪手艺,为全家做的一道道美味佳肴,尤其难以忘怀——那是父亲的味道,走到哪里想起来都可以解愁的味道。如今,它变得沉重和遥远。

  父亲,文化不高,一名制造火车头车轮的铸钢工人。铸钢工三班倒,又脏又累,但他非常热爱,得过许多奖状。他用行动教育子女要热爱本职工作,用踏踏实实的劳动换取报酬。

  父亲,用大爱支撑了一家人的生活。那时他的月工资大概只有50几元,粮食定量每月45斤。就是这样,他与母亲一道养育了5子1女,个个培养到念高中。

  三年困难时期,干重活的父亲终于病倒了,全身浮肿,险些送了命。为了给孩子们补充营养,他把厂里发给他的营养菜,全部带回了家。那时候粮食和蔬菜奇缺,他常常变着法子和面炒菜,给孩子们填饱肚子。“荷花浪团子”是父亲和母亲的共同发明。江南三月,荷花浪(紫云英)成片生长,没有开花之前,又绿又嫩。父亲把它割下来用开水一烫,挤干水分切碎,揉一揉搓成团,然后在米粉里一滚,放在大锅里烘一烘,便成了绿团子了。它帮我们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如今,每当看到乡下成片开着紫白色花朵的荷花浪时,我都会心情激动地念叨:荷花浪呀荷花浪,最美不过荷花浪!

  随着家境好转,家里可以见到荤菜了。父亲在烹调方面的聪明才智又发挥到了极致。他烹制的东坡肉堪称一绝。东坡肉其实就是红烧肉,不同的是经过父亲改良后的东坡肉,不用蒸笼蒸熟再烹烧,而是靠掌握火候在铁锅中一次完成。烧好的肉没有红油赤酱那么口味重,没有甜得喉咙发黏的感觉,肉块香香糯糯的,浆汁不稠不黏,甜中带咸,正好下饭。我后来几次请教他,手把手教我,只是没有学到手,成为一大遗憾。但父亲烧菜的味道,永远铭刻在我的心里。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家装专版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家装之窗
   第A17版:家装之窗
   第A18版:文化新闻
   第A19版:文化新闻
   第A20版:民生上海
   第A21版:民生上海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新民法谭
   第A26版:新民法谭
   第A27版:新民法谭
   第A28版:申城社区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新民俱乐部
跑堂老谭
纸上朋友纸下见
脊梁 版画
作文大赛歌
马周之异
扫一扫,关注“夜光杯”
每天笑着过
“移洞”之忧
父亲的味道
今宵灯谜
新民晚报夜光杯A30父亲的味道 2015-05-01 2 2015年05月0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