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堆肥 变废为宝
在植物园4号门附近,有一个占地约7亩的堆肥场,每天都在消化枯枝落叶,吐纳有机堆肥。柔软的树枝和坚硬的树枝被分开处理,小部分作为介质改善园林景观,大部分粉碎后进行发酵,成为堆肥。
据悉,这里每年约可处理6万立方米枯枝落叶,除了植物园本身外,徐汇区一半的枯枝落叶、长宁区三分之一的枯枝落叶都被送来这里。每年,可制成约2~3万立方米的堆肥,提供给园内外使用。
堆肥场建于数年前,为的是打造“低碳园林”。植物园那么多花花草草,产生大量枯枝落叶,利用堆肥的方式可将大部分的碳长久固定在土壤中,实现“变废为宝”。若算一本经济账,自建堆肥场既省肥料采购费,又省垃圾处理费,还可以改良土壤,一举多得。
取之于民 用之于民
虽然堆肥场体现了环保节约的理念,但它散发出的异味,也曾成为周边居民夏季的烦恼。对此,上海植物园副园长毕庆泗表示,园方一直在设法减少异味,近期已建造了新厂房,对设备、工艺进行改进,有效隔绝气味并降低噪声。
为了让“取之于民”的堆肥用之于民,也为感谢附近居民的理解支持,园方在今年花展前夕就决定,向游客赠送自制堆肥。赶制出包装袋和使用说明,第一批400斤堆肥于清明期间送出,现场一度供不应求。为满足游客需求,园方决定在“五一”三天内,再次送出600份堆肥,并加赠种子,组成种植套装。
“今年上海(国际)花展正好倡导家庭园艺改变生活,又恰逢首届上海市民绿化节举行,其宗旨也是用绿化改变人居环境,赠送堆肥无疑是让游客了解垃圾处理、生态循环的最佳方式。”植物园副园长毕庆泗说。
【领取小贴士】
5月1-3日,每天在植物大楼广场发放200份有机种植套装(堆肥500g和种子一袋)。游客凭当日门票,现场关注上海植物园、上海花城等官方微信即可获赠,先到先得,送完即止。
本报记者 金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