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最高罚款可达5万元
~~~最高罚款可达5万元
~~~最高罚款可达5万元
~~~最高罚款可达5万元
~~~最高罚款可达5万元
     
2015年05月01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民间天气预报”今起禁发
最高罚款可达5万元
马丹
  5月1日起,《气象预报发布与传播管理办法》(下称《办法》)开始实行。今后,民间天气预报将遭禁,气象爱好者如果在网上随意对公众发布个人预测的天气预报,可能会遭遇最高5万元以下的重金罚款。

  禁令一出即引起网友热议。不过,上海多名“气象达人”认为,气象爱好者在网络上的气象分析和讨论并不会受到“封口令”影响,但今后在网上发布信息时会更严谨认真,主要以气象分析及科学普及为目的。“《办法》打击的只是部分以出名为目的、有意发布夸张预报的气象爱好者。”

  鼓励社会参与传播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第二十二条中明确规定了国家对公众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实行的是统一发布制度。中国气象局副局长于新文在日前对《办法》解读中说,《办法》对《气象法》进行了细化。“目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公众普遍反映的预报来源不统一、缺乏权威性,预报准确率不高、针对性不强,预报更新不及时等,这是各类媒体和单位在传播气象预报的过程中,不是从专门气象预报发布渠道(各级气象台)获得的,而是互转互发加上不及时更新预报的结果。”

  因此,在新实施的《办法》中,除了规定了“统一发布”,也就是气象预报的制作和发布必须由专业部门来提供,在我国就是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外,还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气象预报传播。

  记者仔细比对《气象法》和即将实施的《办法》发现,其实,最高处罚5万元的“封口令”并非新事物——《气象法》第三十八条第一项就有规定:“非法向社会发布公众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的,由有关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权限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上海从未下过禁令

  2013年,上海民间气象爱好者小善曾因个人发布天气预报被人“举报”而宣布过退出“气象界”,在当时引起一片哗然。虽然事后小善表示,退出之举只是误解了所谓的“封口令”的“官方通牒”,但此后,他的个人天气预报分享也由完全公开化的微博转至微信等更私密的社交平台。而曾被称为“气象帝”的“花藤龙心”在社交媒体上的活跃度也不比从前,其个人微博虽然也会分享气象分析信息,但重心也往“炒股”讨论转移。

  微博ID“中国气象爱好者”认为,所谓“气象封口令”其实和绝大多数气象爱好者没有关系。“我们从来不做公众气象预报,我个人简介里说的很清楚,资讯、解读,外加分析点评,本质上是对枯燥气象信息的生动呈现和传播。”

  商用APP需获取权威信息

  其实,除了民间爱好者的气象预报预测交流,近年来一些蓬勃发展的手机天气APP也成为此次“禁令”讨论的对象。不过,中国科学院气象学博士后李汀说,你自己预报天气和你对公众广泛发布预测结果是两码事,气象预报里时常涉及灾害性天气,而天气、气候变化会直接关系到诸如农产品期货交易等,个人发布可能引起大众恐慌和混乱。“而许多商用APP其实都是向气象部门买预报结果来发布的。”

  不过,无论是气象专家还是爱好者认为,“封口令”不该成为民间气象信息共享和气象科学普及的一道坎,让公众全方位参与环境事务未必就是坏事。本报记者 马丹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家装专版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家装之窗
   第A17版:家装之窗
   第A18版:文化新闻
   第A19版:文化新闻
   第A20版:民生上海
   第A21版:民生上海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新民法谭
   第A26版:新民法谭
   第A27版:新民法谭
   第A28版:申城社区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新民俱乐部
上海花展向游客赠送自制堆肥
滴水湖畔尝真正台湾味道
首批12名志愿者抵达 米兰世博会中国馆
在沪可睹米兰“中国馆”
“民间天气预报”今起禁发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6“民间天气预报”今起禁发 2015-05-01 2 2015年05月0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