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8: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在上海木文化博览园体验“木时尚”
     
2015年05月02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自然美中投射人文情怀
——在上海木文化博览园体验“木时尚”
尹仁沐 姜锡祥 
■ 在通往丝绸之路上,那些在恶劣天候下生长的生命格外有力,即便置身沙漠,也依然保有自己坚毅的品格
■ 很难想象树木会质变成为晶莹剔透的玉石,树化玉正是大自然神奇的“魔法”,它既是奇石,又是奇玉
■ 百年古树的茂盛全都要归功于大地的滋养,没有这错综纠缠的树根,则没有百年古树的茂盛
■ 都说人生像一本书,其实树木也如此,看着翻开的“书卷”似乎也在向人们展示着他所经历的沧桑变换
以现代的光影展现了传统中式院落“上房”的布局,既达到了科普的效果,同时也不失现代感
树木生长缓慢,只有一圈圈年轮记载下它的年龄;当它们化成树化玉后,我们还能从它的年轮中感悟到它的漫长一生
  ◆ 尹仁沐 文

  ◆ 姜锡祥 摄 

  木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欠缺的重要部分,人们自古以来不但喜爱木的形态、香气,更是欣赏木所具有的高尚品节。位于宝山区沪太路2695号的上海木文化博览园让喜爱木文化的人有了一片新天地,在那里可以一赏木自然之美,木工艺之精,木文化之魂。

  品木的精神:

  亦古亦今全面展现“木之魅”

  上海木文化博览园以探索“尊天下艺术、汇雅士风尚”为理念,首创集艺术馆、会展中心、投融资服务于一体的商业模式,为中国艺术品行业玩家、商家、藏家打造互动平台。难得的是,这里不仅可以买卖木艺术品,更是吸引了众多木文化爱好者前来参观,因为这里还有一座上海木文化博物馆,这里头的重量级展品保证让人大开眼界。

  上海木文化博览园,按照“初生的树,再生的木,大生的精神”三个层面来规划,集名树、名木、家具、木雕、木建筑为一体充分展示木自然之美,木工艺之精,木文化之魂。这里的建筑元素不但融入了传统木制艺术的特点,更将代表海派文化的石库门建筑特色融入其中,一旁还有一座徽州古宅,由银杏和梓木精建而成,走近屋内还能看到一根长8米,直径52厘米,重1.58吨的越南黄花梨老料,这是目前所见最大的越南黄花梨老料。整个园区既有现代化的产业布局,建筑元素中又时不时能看到木艺术品的点缀,十分有看点。

  现代人崇尚环保,因此越来越多人喜爱购买红木家具,博览园内的红木体验会所集群也是独具特色,二十多家来自全国的红木行业巨头,集体在此展现各自风采:古色古香,徽派韵味十足的元亨利黄花梨艺术馆。上品橼艺术馆的代表藏品——小叶紫檀忘岁禅椅,如是禅椅,如是禅意,让陈席其上的智者,身心尘外远,岁月坐中忘。航管康雍乾艺术馆的“康雍乾”系列红木家具藏品,以三代御用家具为创作原型,将提炼出的清朝宫廷元素运用到现代家具制作中……还有以香道文化为主题的蓉斋阁沉香文化艺术馆、以紫檀文化为主题的思兰红木艺术馆、以展现现代东方人文品位的青风东方现代人文会馆……在尊木汇·红木体验会所集群里,各具特色的艺术馆集群将整体开放,各主题艺术馆萃取中式风格的特征,表现各自对清雅含蓄,端庄风华的东方式精神世界的追求。典雅、尊贵、古典与现代相融,百花齐放,书写个中传奇。

  读木的文化:

  尊木爱木中寻求可持续发展

  园区内最值得一看的木文化博物馆,于2014年12月8日才刚正式对外开放,场馆建筑面积约13000平方米,由木文明展览馆、红木科普基地、红楼梦文化艺术经典家具馆、古木文化馆、国家工艺美术大师馆及精品展厅等六大板块构成。这里有众多中外名家及国家级工艺大师,集名木科普、木雕艺术、家具建筑、文化传播于一体,有机地将不雕不琢不上色的原生态名木文化与巧夺天工的工艺技艺相融合,引导一种精工细琢、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价值观。馆内有会展中心、DIY体验区、休息区等公共配套区,集名木科普、木雕艺术、家具建筑、文化传播于一体,有机地将原生态名木文化与木雕工艺相融合,引导一种尊木爱木、木尽其用、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

  展馆内的红楼梦艺术家具馆将古典名著《红楼梦》附着以家具灵魂,取材皆用酸枝木中的极品,几十年自然烘干的东南亚黑酸枝老料,整料开材无拼无补。红楼梦艺术家具从2006年8月开始创意雕刻,共有3个单元:厅堂家具22件,卧房家具16件,书房家具18件,共计56件。目前厅堂家具已完工,剩余的卧房家具和书房家具仍在雕刻当中,预计2016年底完工。整套作品已被评选为《吉尼斯雕刻面积之最》,雕刻画面1500多幅,雕刻面积400多平方米,雕刻人物15000人左右,56件家具共耗20万工(一工等同于八小时),全部画面采用纯手工雕刻,均榫卯结构,结构严谨,经过数百年的绵延,堪称是中华民族的国粹之一。整套红楼梦家具改变原先单一的线条,件件都是精雕细琢,更显庄重典雅,处处给人以雍容华贵之感。

  赏木的形态:

  打造特色木文化科普新地标

  最难能可贵的是,在木文化博物馆内,观众可以近距离欣赏到不同品种的珍惜古木。 “一笑万古春,一啼万古愁,此境非你莫有,此貌非你莫属”是古人对古木的颂赞。古木是大自然花费了漫长的岁月孕育打造的杰出作品。历经千万年,有些依然苍翠屹立;有些则横立卧倒;以别样的姿态融于天地万物之间。初赏古木,其貌不扬,不雕不琢,无浮华修饰于身,无绚烂妆点其貌,朴实纯真,还原于最初的纯净自然。

  在古木馆展区,我们可以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距离欣赏古木的形态、线条、文理、色泽以及它们背后所隐藏的故事;也可以从整体去感受它所传递的不同风格和意境,从中获得焕然一新的审美感受,领悟古木所要表达的独特艺术构想和天马行空的思想内涵;古木有别于传统的木雕艺术,它未经人工雕琢涂抹,具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因此在欣赏古木的过程中,那种天成野趣将给予我们更多自由的想象空间。

  古木,是自然艺术的一部分,或盘旋扭曲,或虫蛀裂痕,或中空残缺,很少有顺直生长之形状。这真实再现了古木在石壁缝隙,大漠戈壁地底深层条件下的生存状态。我们在通过对古木寻找发现和构思的过程中,常常会在不经意间将其对人生的理解融入到艺术创作中,这是人类走出自我生命困惑的一次觉醒,是对生命内涵深刻理解之后所获得的一种超脱和自由。因此,对古木的曲与直,缺陷与丑陋的解读,实际上包含着人类对复杂人生和坎坷经历的解读。读“木”犹如读“人”,饱含了百般滋味但却又有彼此不同的人生,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博大精深。

  通过汇聚众多古木、精雕艺术品,我们不仅能懂得如何欣赏木的形态,更可以从中品出木的文化与精神,实在值得一看。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新民观察·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新民资讯
   第A06版:中国新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家装专版
   第A09版:新视界
   第A10版:新视界
   第A11版:文娱圈
   第A12版:动态/文娱圈
   第A13版:文娱圈/评论
   第A14版:动态/文娱圈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新民俱乐部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专稿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镜头艺术
   第B06版:邮珍赏析/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拍卖&画廊俱乐部
   第B12版:广告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目击
自然美中投射人文情怀
新民晚报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B08自然美中投射人文情怀 2015-05-02 2 2015年05月0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