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这个城市的“未来园艺设计师”,专业能力决定着上海未来是否美丽。他们交出的第一份实习答卷,就是这8个高校景点。“本届花展不仅有国际化元素,更首次加入了未来的声音。”上海植物园园长奉树成说。
停课布展 连夜赶工
占地3000平方米的“未来园艺设计师作品展示区”,花团锦簇、构思精巧。群益职业技术学校的“和谐家园”,柳条和蝉展示着植物和人类和谐共生。城市建设工程学校的“梦窗清吟”,漏窗透出丝丝禅意。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的“留园”,用画架、桌椅等元素,营造了一个独特的庭院。
这些展区,从设计到施工再到后期维护,基本都出自各校师生之手。不少学校都将其作为园林专业学生的实习项目,在所有学生设计中选出方案,组织学生布展,甚至还有停课参与项目的。“在大型国际花展中做项目的机会很少,学生都很珍惜。”群益的王忠老师说。
由于时间紧,布展期又逢阴雨天,师生们连续赶工,非常辛苦。修剪树形、打桩定位,十分辛苦,数次返工。商学院的师生还把车开进园内,用车灯照明连夜施工。整平、放样、打桩、定位、铺草、种植物、清洁,经过这些工序,一个个美丽的庭院终于呈现。
专利助阵 垂直绿化
虽是学生展区,但也有高新技术展示着高校科研新方向。比如,应用技术学院的“生态园艺家”中,五彩容器花池很有看点。“这些花池均已申请专利,可以防止根系的老化缠绕,还有雨水收纳功能,适合立体绿化、硬质地面。”指导老师刘静怡说。
上海商学院的“生命的诱惑”,用植物填充克里姆特的名画,点缀以各色亚克力板。裴申佶同学说,这幅“植物画”以垂直绿化的方式呈现,符合上海大力发展垂直绿化的政策,创造更多绿色空间。画面上的“裙摆”大量运用空气凤梨,只要有空气就能存活,还能吸收灰尘。此外还有许多芳香、保健植物,可以调节心情,希望今后能将这些植物在商业上广泛应用。
激发热情 认识差距
不少指导老师提到,参与大型花展,对激发学生的专业热情、提升专业自豪感、培养责任心很有帮助。很多学生一边布展,一边在朋友圈中骄傲地发图片。“学生们体会到:自己的努力,真的可以营造美丽的景观,改善环境。”刘静怡老师说。
而通过观摩同期布展的国内外优秀庭院,学生们也体会到书本和实践的不同,认识到自己与世界高端水平的差距。“我们的设计比较中规中矩,而国外展区注重让园艺融入生活,成为生活所需。”裴申佶说。而徐鸿婧则反思说,平时植物认识许多,但真要用时却想不起来。反观国外设计师,不仅在植物运用上创意十足,还利用塑料管、酒瓶等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做景墙,既环保又亲民。
本报记者 金旻矣 通讯员 黄梅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