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0: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5月09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瑞云峰记》手卷
蔡一宁
  ◆ 蔡一宁

  我的忘年交、前辈书法家王以敬先生,人瑞书佳。84高寿,老而弥笃,仍有新著问世。如今一册《春日堂随笔》在手,拜读再三,获益良多。书中多篇文章提及他精心收藏的《瑞云峰记》手卷及其苏沪书画名家为此记留下的背景故事和诸多墨宝。

  上世纪60年代,王先生寓居苏州,进修、执教,教书育人,临池挥毫,不亦乐乎。其间,写就了一篇题为《瑞云峰记》的文言佳作。此文寥寥数百字,叙尽了苏州名胜之一的瑞云峰假山石的前世今生、千姿百态和人文内涵及其价值。是石命运多舛,其形玲珑,其状妍巧,布景妆物,怡人增色,令人叹为观止。

  王先生自幼受民国海派艺术熏陶和家学传承,临帖习书,勤耕不辍,寻师访贤,络绎不绝。《瑞云峰记》成文后,王先生用行书抄录在手卷上,然后延请苏沪诸多名流为其手卷题跋。良好的文学修养、翰墨情缘和坚持数十年的毅力,感动了大师们。他们不顾年事已高,欣然挥毫命笔,从而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墨宝。其中就有叶圣陶、费新我、王个簃、胡问遂(请详见附件)、史树青、苏局仙、吴进贤、张辛稼、崔护、蒋吟秋、汪星伯、钱萼孙等为《瑞云峰记》的题跋、题诗,谢孝思、吴彭等书画家为之命题的画作。如今他把这些墨宝装裱成卷,并视若拱璧。

  这些文人逸士的墨宝,独树一帜,各具丰采。叶老的“艮岳逸峰、吴中名石”八字,写得端严工稳、淳朴拙厚,尽显一代大家的深厚文化底蕴;费老的亲笔“瑞云峰记”五字,浓疏相间,体势敧侧,大气灵动,左笔风采与众不同;而王个老的篆书“瑞云峰记”五字,则雄浑厚重、古朴典雅,用笔颇具石鼓风情和昌硕大师之遗韵;胡问遂的行书“太湖奇石瑞云峰”七字,凝重浑厚,洒脱灵动,意态从容,熔南北诸派于一炉;史树青的题诗,娟秀绵密,飘逸典雅,是其深厚高超文化造诣的精品之作;苏局仙的长跋,书风朴实敦厚,端庄和谐,百岁老人“病臂”之书非常难得;吴进贤的隶书题诗,古朴稳健,平中见奇,寓拙于巧,体现了书家的一贯书风;对苏州园林保护居功至伟的谢孝思,其画的水墨瑞云峰图,嶙峋瘦削,褶皱相叠,曲折妍妙,引人入胜;而吴彭笔下的瑞云峰则显得剔透玲珑,柔美温润,玉树临风,赏心悦目……如此长卷,美不胜收,令人爱不释手。

  文如解语应忆事,石不能言最可人。如今,这些大家巨擘虽都仙逝已久,但睹物思人,人们仍能从《春日堂随笔》记叙的与瑞云峰有关的故事和墨宝中深切地感受到他们的高风亮节、德艺双馨……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第A04版:广告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新民资讯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文娱圈
   第A12版:动态/文娱圈
   第A13版:文娱圈/动态
   第A14版:音乐鉴赏/文娱圈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 /海外专稿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镜头艺术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名家示范/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拍卖&画廊俱乐部
   第B12版:广告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目击
《瑞云峰记》手卷
留下痕迹
痕都斯坦玉碗
钱行健先生开画稿
彩陶酒瓶与收藏
新民晚报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B10《瑞云峰记》手卷 2015-05-09 2 2015年05月0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