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三岛满眼皆绿,是上海的森林岛。近年来,崇明县委、县政府坚持“生态立岛”战略,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美化家园工程,积极推进林业建设和管理工作,使崇明三岛森林面积和质量实现了“双增”,生态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崇明已获评全国绿化模范县。
截至2014年末,崇明县森林保有量约38万亩,森林覆盖率约21.6%,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近8个百分点。目前正在全力实施2015年市政府下达的林业建设任务,到今年底预计森林面积可达42万亩,森林覆盖率将达24.01%。
伴随着绿色的不断延伸,百姓生活的环境变好了,呼吸的空气更加清新,植树造林带来的生态效益更是无法用数据直接衡量。如果从天空俯视整个上海,崇明三岛是全市各区县中颜色最“绿”的区域,为色彩斑斓的上海都市增添了浓浓的一抹绿色。
未来规划格局高
近年来,崇明县正在逐渐变身为上海的“生态大公园”,规划中的景观廊道建设,将打造 “三横十五纵”骨干道路两侧的“春花秋叶”景观林带。水系河道两侧的绿化景观围绕“三区、三带、一横八纵”展开,生态绿道将以自行车骑游为主,打造连接崇明各景点,成为穿越森林的自行车爱好者专用通道。一进崇明便满眼是景。一镇一树将是崇明岛的另一大特色,樱花镇、梅花镇、银杏镇等风格迥异的林景初见雏形,全县将呈现色块错落大气的景致。单调的绿已成历史,立体的彩色是三岛未来的主调。崇明县充分利用自身优厚的生态资源,打造圣水、金沙、鲜气的“生态大公园”。
目前,崇明县正在积极地推进植物造林工程和林地景观改造工程,已建成了1000余亩的景观片林,初步建成了环岛沿海防护林、公路(高速)通道林、河道水源涵养林等一批大型生态林区,形成了以柑橘、翠冠梨、桃子等一大批经济果林基地。位于崇明中部的东平国家森林公园是华东地区最大的人造林形成的森林公园,西沙湿地是上海第一家国家级湿地公园,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成为越冬候鸟的理想栖息地。下一步,崇明县林业部门还将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为林地注入更多的人文功能要素。同时将开辟一批休闲开放林地,以方便市民游客游览,将林业生态成果还于民。
崇明县推进林业产业发展,将视野投放至整个上海,突破了生态岛概念,打造国际化都市的生态源,赋予了上海新的内涵。目前,全县有千亩以上的片林20个,3000亩以上的片林5个,这些林地和产业将为全市发展奠定牢固的生态基础。
森林附加价值高
“满眼皆绿、鸟语花香、天然氧吧”,总能听到去崇明游玩的人们发出这些感叹。据统计,近年来崇明PM2.5平均值仅为35,是全市空气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县环保部门日前也公布统计数据,2014年,崇明空气质量优良总天数为288天,“绿岛”、“绿肺”名副其实。崇明森林的自然环境日益优化,水杉、柳杉、白杨、刺杉、棕榈、刺槐、连树、银杏、香樟林木树种齐全、绿化景观良好、林相林容丰富,生态效益显著。
经济果林也同样是崇明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柑橘果林几乎“绿”了四分之一崇明岛,常绿的柑橘树还是青草沙水库第一道“绿色屏障”,作为常绿树种,柑橘不仅一年四季绿意盎然,每年的春天,橘树满树白花,幽香宜人,而当秋色中落叶飘荡的时候,一袭绿衣的橘树挂满金灿灿的果实,更是“庭橘似悬金”的生态美景。全县现有蜜桔面积8万多亩,主要品种为早熟温州蜜柑,其中以宫川为主,另有尾张、兴津、德森及满头红等小品种。近年来,市林业部门加快了推广蜜桔标准化生产的步伐,通过大枝修剪、降低地下水位、增施有机肥、完熟采收等手段,不断提高沪产蜜桔品质。目前,崇明已有三家大型蜜桔生产单位参与到“安全优质信得过果园”创建活动中。经过多年的渠道推介,崇明蜜桔已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影响力。
森林能产生生态效益,但林下亦能产生经济效益。崇明的乡镇充分利用森林内优良的自然环境,发展林下经济,栽培林下香菇和黑木耳,生产出高品质绿色的林下菌菇,带动乡镇的经济发展。其中,建设镇合作社被确定为全市首批10个林下经济示范基地之一,并成为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实验基地。森林与林下种植相得益彰,今年林下食用菌生产种植面积将突破百亩大关。
刘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