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建设初见成效,最受益的当属上海百姓。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按此理念,崇明之“绿”未来将如何延续?生态绿岛将如何普惠百姓?本报就此专访崇明县县长唐海龙,探寻如何将崇明打造成一个全域性的生态大公园。
崇明应承担造林重任
“崇明离不开上海,上海也离不开崇明。”对于建设崇明生态岛的意义,唐海龙开门见山地表示,这是崇明理应承担的责任。崇明作为一个“城市之岛”,其发展当然离不开上海。而崇明是否能越来越绿,也关乎上海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保持生机和活力之目标的实现。因此,虽然崇明目前的森林覆盖率已经是全市各区县最高的了,并且今后的造林任务最重、余地最小,但仍应为上海市区分担造林的重任。
《2014-2015年上海市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目标责任书》要求,至2015年末崇明三岛森林覆盖率目标为24.01%,《崇明生态岛建设纲要(2010-2020年)》则明确,至2020年末森林覆盖率应达28%。尽管这些比例都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但唐海龙认为,若按国际标准,崇明的森林覆盖率还应再提高,这样才能真正地称为“生态岛”。
造林要追求人林融合
造林的数量指标固然要追求,但唐海龙认为,更重要的是“人林融合发展”,让林成为老百姓生活中的一个因子造福于民,实现人在林中、林在人中。“每年来崇明旅游的游客有480万,要吸引他们必须要有卖点,我们希望将崇明建成全域性的生态大公园,让游客一踏上岛就走进了花园,让崇明成为人人向往之地。”唐海龙说。
为此,崇明从造林布局着手,大力推进“景观廊道”建设,打造“春花秋色”的景观林。记者探访时看到,有些杉树林里补种了枫树,绿色中透出丛丛绛红,非常美丽。
唐海龙透露,最近崇明已开始进行“一镇一树种,一镇一公园”的规划。全县18个乡镇,每个都选择一个树种栽种,形成特色。比如新村乡是桂花,向化镇是乌桕,中兴镇是樱花,堡镇是银杏,东平镇是梅花等等。“比如樱花,早樱2月底开花,晚樱4月底开花,中兴镇以后早樱晚樱都会种植,让游客在崇明把所有的樱花都看遍。”唐海龙还表示,崇明今后的园林建设将极富郊区特点,打造大视野、大板块、大色调,以区别于市区的城市园林。
造林是生态产业的抓手
唐海龙也提到,崇明正积极推进实施“农林水三年行动计划”,按照农林水联动发展的思路,千方百计增加森林面积。同时也将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环境整治,在沿路、沿河、沿江、沿农田等地区,加大植树造林的力度。
“现在,不少人都在苦苦寻觅适合生态岛的产业,其实林就是绿色产业工厂,也是无烟工业,更是崇明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习总书记就说过‘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树多了,人就来了,生态岛的绿色产业就能得到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因此,植树造林就是生态产业发展的抓手。”唐海龙说。
本报记者 金旻矣 本版摄影 周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