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次科研人员是上海优势所在和影响力所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首要的是进一步发挥上海的人力资源优势,通过大胆的机制体制改革、政策引导,打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间人才流动与合作障碍,促进各类智力资源的有效集聚和综合集成,形成以市场和应用为牵引的“创新矩阵”,最大限度发挥人才优势红利。
在这方面,建议实施主聘与辅聘相结合的联合聘任模式,探索建立科研单位内部、科研单位之间、科研单位与企业之间、国际间科研人员联合聘用机制。主聘单位是联合聘用人员的主要依托单位,承担对其进行日常人事管理和业务考核评估的主要职责,并承担联合聘用各方的协调工作。辅聘单位是指安排联合聘用人员承担单位部分教学科研任务的业务单位,并协助主聘单位对其进行管理和考核。
例如,鼓励高校、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每年在本单位(主聘单位)工作10个月,剩下的2个月,可以进入企业(辅聘单位)参与生产第一线的攻关,也可以在相关科研院所或高校(辅聘单位)开展科研合作。又如通过与海外一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联合建立研究(研发)中心,推动团队共建、人员互通、分段聘任、成果共享,聘请更多的海外优秀人才来沪工作。
为了推进主聘与辅聘相结合的联合聘任模式,就必须对科研人员聘用、薪酬分担、任务分担、考核评估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制度创新,明确主聘单位和辅聘单位及个人之间的权责利关系,创新人才管理、激发创造活力,使散落在不同单位似珍珠一般的高层次人才,有效集结在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一“项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