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5月18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网视舆情
憋屈的简政放权
何小手
  何小手

  舆论对于宏大的政策话语向来介入空间有限,简政放权作为近年的热门议题,却显得颇为另类,借助一些个案,外界的讨论非常热闹。上周有几个话题都和简政放权有关,首先是李克强总理举例“我妈是我妈”这类奇葩证明,随后不少媒体爆出类似案例,舆论吐槽极为壮观;其次是一段名为《任性的领导讲话》的视频,一位自称“任长春”的领导语出惊人,在讲话中直言“国家规定是狗屁”;还有就是桔子水晶酒店集团CEO吴海一封题为《做企业这么多年 我太憋屈了》的公开信,作者在信中提到与政府打交道的经历,公开信不仅在网上疯传,多个部委也很快对此作出回应。

  奇葩证明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新闻类别,每过一段时间媒体就会爆出新的案例,“我妈是我妈”这种极端现象曝光后,类似的版本陆续流出,例如让一岁小孩开不犯罪证明,买房要开“单身证明”等,有媒体统计,最近一周媒体曝光了28起“奇葩证明”,其中房管部门占比超三成。客观地说,这些案例虽然具有典型性,但其实并不新鲜,此前广州的政协常委就证件话题专门做了调研,结果显示一个公民一生要办103个证件。人们对“奇葩证明”的围观和批判热情,和对户口这类老大难问题的声讨本质上并无差别。有网友将类似的办证现象归结为“一道无解的世纪难题”,中央层面简政放权力度很大,但过程看来并不轻松。

  “奇葩证明”的存在逻辑是什么?媒体的调查结果显示逾六成人认为“奇葩证明”是找茬。这种印象在政策制定者一方也受到认同,只是表述有所不同。在推动简政放权的过程中,官方多次提及政策落实打通“最后一公里”问题。有的地方民众对中央心怀感激,对地方官员却恨之入骨,原因就在于政策得不到落实。放在平时,那位官员“国家规定是狗屁”的表态可能会被视为雷人雷语,类似的极端言论可能不适宜过度解读,但在简政放权的大背景下,这样一句不经意间的“真心话”却暴露了问题的症结,让人感慨万千。

  如果说“奇葩证明”是极端现象,属于少数人的遭遇,那么吴海所呈现的简政放权困境则具有相对的普遍性。他的那篇公开信没有讲大道理,却收获很多人的共鸣,“做企业太难”在这几天成了网络热词,“这样的话题,这般憋屈,其实在日常社会活动和网络广场中早有喷发。”仅有的差别是,企业家这次公开吐槽得到了多家政府部门的回应。名目繁多的审批让企业不堪重负,这背后不仅因为制度的束缚,更多时候可能是政府官员的角色扮演出了问题,后者涉及到政府部门是否依法行政这类复杂议题。多个部委做出回应,这一动作是要解决具体问题,还是仅仅只是一种姿态展示,目前尚不清楚,但这种互动无疑是种好迹象。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一寸山河一寸血·江阴保卫战
   第A09版:一寸山河一寸血·江阴保卫战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目击
   第A12版:新民资讯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化新闻
   第A16版:文化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长三角
   第A23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A24版:文化·旅游/长三角
   第B01版:健康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保健/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B06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7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B08版:新民俱乐部
提速降费别耍“小聪明”
“神创板”有无泡沫?
翻译的存在感
让博物馆文明融入社会心灵
争“头”不争脸?
憋屈的简政放权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2憋屈的简政放权 2015-05-18 2 2015年05月1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