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焦点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5月18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复杂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方案的
优化获科技进步二等奖
施捷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符伟国教授率领的课题组经过14年努力,完成了2289例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为全球最大单中心样本,在探索与建立了常规TEVAR技术路线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复杂病例的治疗方案。《复杂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方案的优化》项目今天荣获2014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

  主动脉夹层病情凶险,死亡率高,中国人群发病率明显高于西方国家。以往外科治疗依赖传统开放手术,但创伤巨大,死亡和截瘫率高。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是一种新方法,突出的优点是微创,显著降低了围手术期死亡率和截瘫率。

  作为国内率先开展TEVAR的少数团队之一,中山医院血管外科近5 年来不断优化对复杂型主动脉夹层的手术方案,采用覆盖左锁骨下动脉等一系列新技术,成功施行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部和内脏动脉节段等原先属于“禁区”的复杂部位夹层手术 821例,显著拓展了TEVAR的适应证范围,令更多患者在获救生命的同时,还显著提高了生活质量。

  符伟国团队在全球首次系统论述B型夹层TEVAR术后发生逆行性A型夹层的机制及其预防措施,指出其是TEVAR术后死亡的首位危险因素;还在全球首次提出了TEVAR术后“支架源性新破口”的新概念,并系统阐述了其发生机制及其防治措施。他们自主设计研发FuStar可调弯鞘(符伟国姓氏命名),以及成功运用FuStar封堵技术封堵夹层破口,为国际同道所关注。目前FuStar可调弯鞘已经产业化,获得了美国FDA和欧盟CE认证,销往欧、美、亚洲的12个国家或地区。

  中山医院血管外科还建立有国内首家“血管腔内治疗培训中心”,并与解放军总院和安贞医院联合创办了“中国血管论坛”,倡导通过手术演示、卫星直播等形象生动的新颖方式推广与普及腔内治疗新技术。迄今为止,累计培训全国及世界各地专科医生4000余人,相关成果已推广至全国47座城市的98所三甲医院。

  本报记者 施捷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一寸山河一寸血·江阴保卫战
   第A09版:一寸山河一寸血·江阴保卫战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目击
   第A12版:新民资讯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化新闻
   第A16版:文化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长三角
   第A23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A24版:文化·旅游/长三角
   第B01版:健康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保健/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B06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7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B08版:新民俱乐部
驯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柴油车尾气净化关键技术 及应用”获技术发明一等奖
复杂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方案的 优化获科技进步二等奖
新民晚报焦点A04复杂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方案的
优化获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5-05-18 2 2015年05月1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