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市交通委的信息显示,去年全年公交行业平均安全行驶间隔里程4300万公里,同比2013年的3600万公里提高了19%,但本市公交行业安全形势受内外各种因素叠加影响,具有人群集聚性、系统安全性、威胁非常性和后果敏感性等四大特征。
伴随经济发展,城市人口密度增大,城市交通需求总量急剧增长,公交行业出现人群的高度集聚,一旦事故发生,极易出现群死群伤的后果。目前,申城公交线网规划和建设尚未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仍跟不上交通需求的增长速度,供需矛盾较为突出,稍有不利因素影响,极易引发事故事件。同时,各类灾害天气、社会转型期的个人极端行为、潜在恐怖威胁等非传统安全压力对公交行业安全管理带来新挑战。面对种种“安全新常态”,一旦遭受突发事件影响,人员疏散和救援困难,处置不当将产生巨大的人身和财产损失,对社会经济和生活造成重大影响,影响社会稳定。
事实上,上海作为一个人口密度大、老龄化程度高、城市安全风险大的国际化大都市,建立完善社会急救体系非常重要。为此,马卫星、吴坚、刘中民、高解春等81位代表在4份立法案中分别就救护培训普及、救助人员免责、消防救援和医疗救援一体化、市民有效参与急促提出立法建议。
目前,审议急救医疗服务条例已列为今年市人大常委会立法重要内容,市卫生计生委等相关部门正在积极开展立法草案起草。市人大常委会也将邀请议案领衔、附议代表作为急救医疗服务立法专家小组、代表专业小组成员,深入参与立法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