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1:文体汇
     
本版列表新闻
~~~——全国文化遗产日申城非遗活动百余项
~~~——全国文化遗产日申城非遗活动百余项
~~~——全国文化遗产日申城非遗活动百余项
     
2015年06月06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指尖舌尖足尖领尖 艺能顶尖
——全国文化遗产日申城非遗活动百余项
朱光
■ 古装滑稽戏《行善·缺德》
日本《十字星铁壶》
■ 韩国银壶
■ 男子民间群舞“茶担舞”
■ 瓷器《龙凤琴》
▲ 夫妻姓氏盘扣
▲ 巫娜在用古琴演奏
  首席记者 朱光

  今天起在上海礼品博物馆里开幕的“中日韩艺术邀请展”,既展现了三国名家的“指尖艺能”,也为本月13日第十个全国文化遗产日的百余项非遗活动拉开了序幕。此次上海“非遗”活动的特质是:指尖、舌尖、足尖甚至领尖等“浑身上下”都能体现“艺能”。这些“艺能”的汇总,充分展示蕴含优秀传统文化的“顶尖”呈现方式。

  舌尖——

  三林本帮菜厨艺大决赛

  《舌尖上的中国》第2季第1集,开篇就介绍了浦东三林塘的名菜“扣三丝”。三林本帮馆现在的当家人李明福,是本帮菜泰斗李伯荣之子,一小时内可以切出一盘扣三丝。李明福的手艺就上了《舌尖上的中国》。2008年,三林本帮菜被列入浦东新区非遗名录,李明福被确定为代表传承人。

  13日在三林镇老街,浦东新区25个街镇推荐的50位选手,将围绕本帮菜的八样菜肴进行厨艺大对决。这也是围绕2015上海市民文化节——家文化的主题而举办。李明福将担任主评委。据悉,主办方还将推出网上“拍卖”得奖菜肴回家的活动。市民可以就获得一、二、三等奖的菜进行“竞价”买回家。

  指尖——

  金属工艺陶瓷古琴

  ■ 金属工艺类非遗项目精品展

  市群艺馆今年非遗展厅的主题围绕五行——金木水火土展开。13日开展的“镂金错彩”精品展,就是以金属为制作材质的“指尖”工艺项目集成。

  既然讲究工艺,展品件件精致,体现的都是鬼斧神工、非遗技艺。展览聚集了景泰蓝制作技艺,方九华錾刻工艺、金银胎珐琅器制作技艺、老凤祥金银细金制作技艺、漆器戗金技艺、钱币手工雕刻技艺、海派犀皮漆髹饰技艺、传统铜香炉铸造技艺、海派铁制书画艺术等9个项目,70件工艺精品。

  ■ 中日韩艺术邀请展

  在上海艺术礼品博物馆举行,以“融·和”为主题的展览,既有中国景德镇陶瓷艺术家的整体参展,也有日本高僧的茶道书法作品,还有首尔韩国文化精品馆组织的参展作品,内容涉及陶艺、金工、漆艺、七宝烧、韩纸、自然染色等。三国累计参展艺术家近80位,参展作品近120件。

  ■ 高山·流水——巫娜古琴音乐会

  古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继2000年把昆曲列入世界非遗之后,中国第二个纳入世界非遗的项目。12日晚在梅陇文化馆举行的这台音乐会,不仅传承古琴技艺,还注重跨界和创新。下半场演奏的是原创古琴音乐剧《高山·流水》片段,指尖技艺将拓展到全能表演——该剧将古琴经典音乐、改编的古诗词并与钢琴、爵士人声融合。不仅能体现“俞伯牙与钟子期”式的雅韵,更能感受到古琴与西方音乐形式融合后产生的特质。

  足尖——

  男子群舞“茶担舞”

  嘉定茶乡一度流行的男子民间群舞“茶担舞”,早期是用单手托盘表演,后来伴舞音乐加入丝竹。其基本动作是:手拿茶盘,茶盘中放置斟有热茶的茶碗为宾客表演舞蹈动作,以及行礼、表演、敬茶、谢盘的过程呈现当地风情民俗。目前主要分布于现在嘉定工业区北园区,和朱桥、娄塘一带。

  17日,“喜客茶担”舞蹈学习班将在嘉定举行。

  鼻尖——

  香囊制作优秀作品展

  端午香囊制作大赛的获奖作品将于13日起在杨浦区文化馆展出。此次大赛从4月1日启动至今,不仅深入各区县、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参加,还吸引了交大、华师大以及世界外国语中学乃至松江泗泾的小学生的参与。参赛者最年轻的10岁,还包括来自法国、美国、危地马拉等外国友人。800多件作品参加初赛,最后有近30件作品获奖。如今,香囊制作已经从“挂在身上”发展到“摆在家里”。因此,最大的香囊有篮球那么大,成为家庭摆件,依然有药香。

  领尖——

  盘扣艺术系列活动

  盘扣是传统中式服装上的一颗“明珠”,仅一根彩带就可以塑造出千变万化的造型,丰富了中国服饰艺术,是中国服饰演变的一个缩影和艺术化展现。2009年,中式服装盘扣制作技艺被列入上海市级非遗名录。

  9日,漕河泾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推出盘扣艺术系列活动。市级传承人珊丽娜、宋涛与传承基地中国中学的学生们,一起进行现场技艺展示。届时,还会有盘扣作品时装秀,通过模特时装走秀形式展现盘扣之美。

  顶尖——

  滑稽戏偶戏山歌剧

  ■ 国家非遗保护专项资金补助项目,古装滑稽戏《行善·缺德》

  需要“全身运动”的非遗项目,非表演类莫属。根据史上第一部滑稽戏《谁先死》整理改编的古装滑稽戏《行善·缺德》将复原20世纪初的舞台风貌。

  该剧出自中国滑稽名家、“东方卓别林”徐半梅(徐卓呆)之手,写于1913年左右。1914年2月17日,中国话剧前身新剧的“移风社”在上海“新北门内福佑路中市五峰楼隔壁”率先演出,冠名“滑稽剧”《谁先死》。可惜,在上个世纪50年代后,这个剧目的原剧已经失传。徐半梅生前也没有有关的脚本留世。此次滑稽剧团,以上世纪80年代两位老艺人邓笑灵、冯秀娟口述幕表为基础,复原了该剧的艺术风貌。12日起在马兰花剧场上演。

  ■ 偶戏奇观,木偶剧团推出的这台木偶剧,由5个片段组成

  《假面舞会》因真人与木偶的协同演出迅速抓住观众眼球;寓言故事《东郭先生与狼》只通过几分钟的表演即精准阐述了其深刻涵义;《蛤蟆与鹅》生动活泼、节奏明快;《布艺新趣》突破木偶的表现载体,展示了木偶表演手法的多样性和精彩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浓缩了经典神话故事的精华。13日在仙乐斯广场举行演出。木偶展览会免费参观。

  ■ 山歌剧,奉贤山歌剧是继沪剧、滑稽戏之后发源于上海本土的第三大剧种

  清末民初时期,散居在奉贤各地的山歌能手自发组织起来、成立了带有一定职业色彩、有角色分工的民间文艺小团队——“山歌班”。1956年奉贤县文工团成立,1961年时排练了第一部奉贤山歌剧小戏《梅娘与桃郎》。现在主要流行于奉贤、金山和浦东新区三个区域,被称为上海地方戏的“独养囡”。

  奉贤南桥镇成立了奉贤山歌剧八大教学点及奉贤山歌剧保护传承中心,13日举办山歌剧培训讲座。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长江客轮翻沉事件特别报道
   第A04版:时政·要闻
   第A05版:时政·要闻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国际新闻
   第A10版:广告
   第A11版:文体汇
   第A12版:话题
   第A13版:跨界
   第A14版:人物/文体汇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互动
   第B01版:陆家嘴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陆家嘴金融城
   第B03版:陆家嘴金融城/热点解读
   第B04版:金融城周报/陆家嘴金融城
   第B05版:陆家嘴金融城/中国商学院
   第B06版:个人理财/陆家嘴金融城
   第B07版:陆家嘴金融城/房产在线
   第B08版:证券服务/陆家嘴金融城
   第B09版:陆家嘴金融城/大数据分析
   第B10版:基金纵横/陆家嘴金融城
   第B11版:陆家嘴金融城/理念分享
   第B12版:上市公司/金市汇市 陆家嘴金融城
   第B13版:陆家嘴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B14版:彩票世界/陆家嘴金融城
   第B15版:陆家嘴金融城/互联网金融
   第B16版:上海花城/陆家嘴金融城
   第C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C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C03版:国家艺术杂志/音乐时空
   第C04版:海外传真/国家艺术杂志
   第C05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C06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C07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C08版:名家示范/国家艺术杂志
   第C09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娱台历
   第C10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第C11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展厅
   第C12版:拍卖/国家艺术杂志
   第C13版:夜光杯
   第C14版:夜光杯
   第C15版:阅读/连载
   第C16版:广告
微信公众账号
网球大姐大们的恋爱经
指尖舌尖足尖领尖 艺能顶尖
新民晚报文体汇A11指尖舌尖足尖领尖 艺能顶尖 2015-06-06 2 2015年06月0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