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家认为,成人喝酒是助兴,但家长切莫把劝酒当好玩,而是要主动帮未成年人隔绝酒。
男孩喝酒易被容忍
不少读者坦言,家庭聚会时,亲戚里的男孩喝上几口,通常都是很平常的事。“从来没有意识到喝酒会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带来巨大伤害。”从事IT工作的王先生承认,他自己此前对酒的危害也是知之甚少:“我的儿子才1岁。逢年过节,家里的老人喜欢拿根筷子沾点白酒让他尝一尝,我也不会去阻止。”
静安区家庭教育中心常务副主任陈小文说,中学生饮酒问题与抽烟相比,可能更具隐蔽性,从社会的宽容度而言,家长对饮酒尤其是男生喝几口的态度似乎更宽松些。“这可能和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喝酒豪爽往往是男子汉气概的体现和象征,比如,最典型的就是‘武松连干十八大碗后上山打猛虎’被传为美谈。所以,随着孩子的成长,家长们往往会在节假日或者重大庆贺日,让孩子和大人一起举杯庆祝。”
别把低度酒当饮料
虹口区青少年保护办公室主任陈再跃说,未成年人禁止喝酒,是有科学依据的,很多国家对未成年人饮酒有严格控制,尤其是高纯度的白酒。“在我国,从法律上来说,给孩子喝酒是违法。从情理上来说,家庭聚会、朋友活动都要掌握好度,不要今天喝一口明天喝两口,到了后天就拿小杯子倒上一小杯。”
陈再跃建议说,家长要主动替孩子“挡酒”,尤其是不要认为低度酒可以当做饮料,比如,啤酒、果汁酒等。“尽管在欢乐气氛下,喝酒可助兴,但是,以茶代酒、以饮料代酒,同样可以带来欢乐气氛。”
家长也要以身作则
在银行工作的闵女士认为,家庭里的成年人尤其是爸爸应当以身作则,孩子喝酒大多是带着好奇心的。“如果父亲在家庭中的形象一直是酗酒,那孩子久而久之也会受到影响。如果是喜庆的助兴酒,父亲也要坚决向孩子灌输十八岁以下不能喝酒的‘红线意识’。”
陈小文说,不引导、不诱惑、不示范,将是否饮酒留给孩子成人之后自己选择,这不仅是家长的育人意识的体现,也是法律规定的其应尽义务。“另一个关键则是,商业单位的行为规范。现在,每个烟酒经营场所都会有‘不向未成年人出售’的告示牌,但究竟是否依牌执行,还需要打个大问号。或许,我们也可以参考国外的做法,比如,必须出示购买者的身份证明方能购买,未成年人即使是替家人购买也不被允许。”
本报记者 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