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未必好吃,却绝对好玩。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我曾经在超市里看见过一种绿褐色的南瓜,只有拳头那么大,摸上去硬邦邦的,切开来发现柔软得很,削南瓜皮如削黄瓜皮,只需一把小刨刀即可。如拿在手心里把玩,不识货的人还以为是件工艺品呢。
但菜场里卖的南瓜大多显得硕大,表面疙疙瘩瘩,坑坑洼洼。如要去其皮,必须动用朴刀,如此,免不了将大块的瓜肉一起切掉,十分可惜。
这当然还算好的,倘若碰到那种连关公使的青龙偃月刀也奈何不得的南瓜,那又该怎么办?
说笑话?哪儿的话!
南瓜的形体差别很大,小的似核桃、似鸡蛋,大的似轮胎、似小岛。谓予不信,可以拿事实说话。我就看见过一张资料照片,一只被部分挖空的南瓜里面,居然站着一个成人和一个十来岁的小孩!
六七年前,中国培育出了一只南瓜,重量为300公斤,差不多是一部小型电梯轿厢的体积了。
可这有什么可稀奇的呢?
2008年10月,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说,英国的佩顿兄弟种植出了一个660公斤的大南瓜。按测算,这个南瓜每天平均要增重十几公斤才能达到这个总重量。那兄弟俩夸口说:“这个南瓜是今年最大最好的,今年不可能再有人打败我们了……我们两个人会再接再厉,到明年再次打破世界纪录。”
就英国人创造的成绩而言,其实远未达到“破纪录”的程度,因为在这之前的2007年,美国人已经种出了重达693公斤和766公斤的巨大南瓜!
不知佩顿兄弟立下的宏愿实现了没有,反正新的世界纪录又产生了——2014年10月13日,在瑞士东部一个小城举行的农展会,摆出了一个重953.5公斤的南瓜。也许瑞士人还沉浸在欢喜之中尚未回过神来,2014年10月14日,美国农民约翰·哈克种出了重达1000公斤的南瓜!我看那位新纪录的创造者站在大南瓜前,就像我站在姚明身边,实在好玩得很。
南瓜被医家看中,完全在于它身上凝聚了许多的药用价值,这在中国的古代医案里都有记载。如果有人说南瓜曾经被当作仙果(类似人参果)送给贵人,恐怕你未必相信,我也不肯附和。然而,在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里就有涉及。比如第十回《二将军宫门镇鬼 鬼太宗地府还魂》中有一节:阎罗王把唐太宗的阳寿增加了二十年之后,“太宗闻言,躬身称谢。十阎王差崔判官、朱太尉二人,送太宗还魂。太宗出森罗殿,又起手问十王道:‘朕宫中老少安否如何?’十王道:‘俱安,但恐御妹寿似不永。’太宗又再拜启谢:‘朕回阳世,无物可酬谢,惟答瓜果而已。’十王喜曰:‘我处颇有东瓜、西瓜,只少南瓜。’太宗道:‘朕回去即送来,即送来。’从此遂相揖而别。”在第十一回《还受生唐王遵善果 度孤魂萧禹正空门》中,因为唐太宗需要有人把南瓜带到阴曹地府送给阎王,于是出现了悲壮的一幕:“自此时,盖天下无一人不行善者。一壁厢又出招贤榜,招人进瓜果到阴司里去;一壁厢将宝藏库金银一库,差鄂国公胡敬德上河南开封府,访相良还债。榜张数日,有一赴命进瓜果的贤者,本是均州人,姓刘名全,家有万贯之资。只因妻李翠莲在门首拔金钗斋僧,刘全骂了他几句,说他不遵妇道,擅出闺门。李氏忍气不过,自缢而死。撇下一双儿女年幼,昼夜悲啼。刘全又不忍见,无奈,遂舍了性命,弃了家缘,撇了儿女,情愿以死进瓜,将皇榜揭了,来见唐王。王传旨意,教他去金亭馆里,头顶一对南瓜,袖带黄钱,口噙药物……”
《西游记》真是妙不可言的说部杰作:阎罗殿不少西瓜、冬瓜,竟然只缺南瓜,这样就把南瓜抬举得很高很高了,至少说明吴承恩时代(1500年-1582年),南瓜还是稀罕物,即使阎王这等“人物”,竟然没有能力幸致;唐太宗要送阎王“心仪之物”,但阴阳两隔,只得招募一名愿意赴死的人去送。你说,这部小说是魔幻主义的还是现实主义的呢?
西方许多国家要过万圣节(每年十月三十一日),其时,人们把南瓜镂雕制成精美的南瓜灯,用它来祛邪避鬼。这种习俗,和我们《西游记》传达出的意思是一致的:西方人用南瓜灯来驱鬼,咱们中国人则用南瓜来敬鬼,都是期冀“鬼”不要找上门来。
可是,中国江南一带人家,立春时要吃南瓜,就像立夏吃蛋,成为一种文化。更有文人墨客在小南瓜皮上刻诗作画,作为案头清供;俟其长大,乃成奇观。这样的话,吃南瓜和玩南瓜,与“鬼”浑不搭界了,也别有一番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