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忧住房既年久又失修
去年浙江奉化出现倒楼事件后,住建部要求全国排查老旧房屋,上海经过排查后发现了疑似严重损坏的房屋约300万平方米。不少读者都表示了担忧。
“我家小区是上世纪90年代建造的,最近几年换过不少业主,左邻右舍,上上下下,几乎都装修了个遍,期间封阳台、凿墙壁的事干了不少,不知道是否会影响到房屋质量。”家住长宁路的廖明忠先生表示,房屋安全是头等大事,绝不能为了自家的舒适,就把一整幢楼的人都置于危险之中。
家住奉贤区的茅英英女士则表示,城郊结合部就有不少存在隐患的危房。“农村里的房子有些是自己盖的,当初的质量就不高,后来更没有物业之类的机构来维修管理,时间一长,年久失修,如果遭遇暴雨雷电,真的很危险,希望能够有专业的机构来帮助。”
上海市房屋建筑设计院院长顾陆忠也承认,这类既年久又失修的房屋问题最突出,这其中既包括楼房,也包括农村中自建的房屋。“一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设的房屋标准低,养护不到位,长年失修后风险很大。农民自建的房屋更加谈不上后期养护,如果空关了一段时间,风险会加剧。”
技术无问题关键是钱谁出
如何避免“楼塌塌”的再次出现?这是读者们最关心的问题。
“一方面,我们从自身做起,自家装修时不要敲承重墙,改变房屋格局,同时也要劝阻邻居这么做;另一方面,也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和物业公司,能够做好定时检修工作,消除隐患。”家住徐汇区的王顺弟说得很中肯。
而顾陆忠也表示,在本市完成危旧住房的大排查,掌握全市整体情况后,关键就是解决政策和经济问题,做好检修工作。“市房管局下面有房屋安全所,有专业的检修单位,从技术上来说,我们没有问题,关键是维修房屋的钱谁来出?”
顾陆忠告诉记者,本市的老旧房屋多为两种类型,一是私房,二是老公房,但产权也可能已经卖给了业主。“如果修理费用全部由政府出,房屋是个人的,不是政府的。全部由业主出,业主又不愿意。当初浙江奉化倒塌的居民楼,就是因为在维修费用上政府和住户长时间协商不成,才在维修上拖延了时间。所以政策上如何安排,经济上钱从哪里来,是关键问题。”
此外,顾陆忠还表示,无论是老房子还是新造的商品房,都存在野蛮装修的问题,本市或可立法禁止。“野蛮装修肯定会危害到房屋安全,对于老旧房屋来说更是雪上加霜,但目前本市仅有房屋安全法规对此作出规定,一般只有行政处罚,这一块立法是空白,但它威胁的却是公共安全。”
“楼塌塌”的频频出现,也让不少读者对开发商发出呼吁:楼房质量的根本还在于开发商,希望你们做一个负责任的开发商,造百年建筑而非建筑垃圾。本报记者 张钰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