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铁因为其独特的历史意蕴出现在艺术环境的构建之中,让人印象深刻,但有的作品艺术表达还有提升的空间。
从公共艺术特性的角度看,不少的题材,其构成元素的提炼、构图的铺展、手法的运用及其艺术效果的达成,艺术家们难免也有预估不足之处。从观瞻的效果来看,有的画面适合室内而不适合公共艺术来表现;有的手法适合艺术家的私人表达而不适合这种公共环境;有的颜色适合画展而在这种公众环境里显得灰暗了些,等等。
因此,我想到了,要想好的初衷最后达成好效果,应该发英雄帖,延请海内外艺术家,并请第三方把好艺术关。
据我所知,南京地铁二号线的艺术墙就邀请了日本、新加坡的艺术家参与,被称为“红楼专线”的三号线全线29座车站中,有9座车站是以红楼为主题的,吸收了法国、加拿大艺术家参与创作,虽然由于文化的差异他们的作品被录用得较少,但外国艺术家创作的五塘广场站的“太虚幻境”,画面很吸眼球。三号线在表达手段上,也一改先前的石头、砖雕之类不太适宜地铁公共环境的材质,转用彩雕艺术玻璃、色彩鲜艳的天然石材马赛克,所以当您一进到这条地铁里,你立刻就会被那些明丽的画面吸引而不再是玩手机的“低头族”。
法国人设计的五塘广场站“太虚幻境”,鲜艳无比的正能量色彩,宏大广阔的场面,离奇诡异的构图,让人颇有些怀疑是幻还是真,是盛唐还是浪漫法国?作品采用的是彩雕艺术玻璃,场面大有咄咄逼人、非看不可的牛气冲天。南京站的“元春省亲”,场面同样宏大,颜色同样鲜艳,制作材料是进口天然石材马赛克。南京地铁三号线的制作材料也高度的统一,看上去就热烈、明艳,而不再是视线收缩、色调灰冷的风格了,看着相当养眼。
艺术是文化的体现,找国际人士是为了开阔我们的视野,正所谓他山之石。但是,根还是在中华文化里。“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中的场景,大部分都在南京,可以说,《红楼梦》也是南京的文化遗产之一。”业内专家说,3号线站点中的鸡鸣寺、夫子庙、大行宫等,都在《红楼梦》中有所体现,与金陵文脉交相呼应。
国际范儿朵朵绽放,还是要从历史底蕴中去找艺术的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