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苏轼的《浣溪沙·端午》让我们仿似看到了曾经的女子们过端午佳节的热闹景象,瞿志豪老师以小篆“彩线缠玉臂,小符挂云鬟”配行书“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的形式,饶有味道地表现出了女子们节日前进行的各种准备,以及节日里互致祝福的这一画面。
瞿志豪,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大学书法教育协会会长。其书法篆隶兼并,追求线条的古朴与虬劲。瞿老师是来楚生先生的弟子,他说“开初,我内心是希望先生教我画画的,但却偏让我写字,慢慢我竟喜欢上了书法,现在我才懂,这是先生的苦心,赵孟頫诗云‘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便是说书画本同源,书法基础很重要”。
此番邀请书写的重点在小篆,瞿老师建议欲学小篆者可多多临习石鼓文,有文记载石鼓文是秦系文字中的重器,它具备了篆书的基本规范,又比秦代刻石的小篆古朴灵动、变化丰富,因此学习小篆可以从石鼓文重得到启发并受益。
在瞿老师看来,学习书法有三个阶段:初学者临帖,重在形的像与不像,在临石鼓文时需多注意字形的繁简、参差和粗细的变化、主副和向背关系等等;继而进入到可以默背、可以不看字帖便能仿照着写出的阶段;最后再是创作,书写出属于自己的风貌,此时便可被称之为“书法家”了,当然,这个“书法家”却还需要继续临帖,但那时再临帖便不多关注外形,而是临“神”了。 凌洛梵 文 waron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