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物流运输可能是上海最神秘的单位之一,十多年前,整个华东地区仅有这么一家公司,承担了最早的地铁和高架构件运输。时至今日,已成为调度经理的王总还记得当时的情景,那时他还年轻,负责开卡车,整整六个月都上夜班,开着百吨卡车在市里走,道路逼仄,每小时只能走几公里路,而且没有休息日。
地铁、轻轨、高架就是这么造起来的。现在走在上海,只看到这些建设的成就,很难想到运输部门的功劳。即便当年,也是在夜间悄悄进行,避免扰民,尽可能不为人知地完成工作。说句内行话,这样的工程要是被大家都知道了,那准是闯祸了。二十年之内,这家公司创下了很多纪录。最重的一次,是某核电站单件模块,749吨;最宽的一次,是直径39.7米;最长的一次,是113米的集装箱桥吊。五六百吨以上的大宗业务比比皆是。做大宗运输的司机总是在夜间出发,技术人员同步跟进,交警于四周维持秩序,在城区内迤逦而行。这样的运输不允许出一点差错,整个搬运过程像各部门协同进行的一场战役。有时候,仅仅是把一艘轮船外壳从船厂拖到码头,几百米而已,也得他们出场——运输的卡车非常有意思,没有车头,只有运输平板和上百个轮子,行驶靠电脑操控。此外,大佛运过,坦克运过,磁悬浮车厢也运过。这个单位没有任何“管人”的功能,只负责把大宗物件运送到它该去的地方。
相比之下,百吨左右的跨省运输更像是一场孤独的迁徙。大件物流公司最远的业务在新疆,最近的也得到江苏、浙江。由于行驶证的问题存在,被视为超载的卡车经常会被当地交警拦下,查验“身份”。这些车上装载的,通常是基建急需的大型构件、变压器。有时遇到雨雪,或高速公路关闭,大车也不能在轮胎上缠铁链,只得停在休息处,静等恶劣天气过去。据说有司机在新疆最长等了半个月。
公司引进的德国技术,主要在运输平板部分,这是关键位置,另外还有吊车技术等等,都是为了保证大宗物件的顺畅运输。司机培训周期很长,王总介绍,学校毕业来到公司后,前五年基本摸不到方向盘,只能跟着学技术,之后才能开百吨卡车。做大宗运输非常辛苦,有时候接到指令,必须马上出发,到指定城市运载货物,司机往家里打个电话,一去就是十天半个月,这种情况十分普遍。在技术和意志两方面,都不同于普通的司机,久而久之,上海本地的男青年不太愿意从事这个职业了。
谈到未来,王总还是有点担忧。一是因为行业竞争激烈,百吨左右的运输业务很多公司都已介入,二是目前央企表现强势,上海企业压力不小。卡车司机是世界上最寂寞的职业——不论这座城市发展到何种水平,世界仍需要卡车司机,他们在夜间慢速行驶,背负着国家基建最重要的物件。
十日谈
行在上海
邮轮港是标准的窗口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