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水】
雇人潜水打捞木头
40多岁的林育东开一艘渡船改装的打捞船,专门在江面收集有价值的水面垃圾变卖。2014年底,林育东从渔民刘某伟处获得消息,刘的渔网在东江江底遇到些木头。2015年3月,林育东合计和刘某伟一起将江底的木头捞出来。
此后,林育东与村民游振芳共同出资雇潜水员打捞木头,在约2个月内接连打捞出44根木头。
【暂扣】
村民举报警方介入
木头被打捞上岸,林育东开始寻找买家。6月28日,林育东邀请一家具厂老板来看货,但被村民目击并举报。此后惠州惠城区芦岚派出所对林育东等3人进行调查,同时暂扣林育东等人运出来的木头。
6月30日晚,两辆货车先后抵达惠城区公安分局办案中心,一辆吊车先后将林育东等人打捞出的木头吊运至地面。现场的芦岚派出所民警介绍:“里面有一根木头至少上千年,这是镇里文化站鉴定的。”
【进展】
考古价值有待鉴定
昨日上午,惠城区文广新局局长刘少辉介绍,经行家初步鉴别,这些木头为乌木,多数为樟树树种,县区级的考古工作者也认为这些乌木被埋时间至少有几百年。惠城区文广新局已向广东省考古研究院报告此事,在正式函告程序后,后者将派多名专家到惠州作进一步鉴定。
刘少辉介绍:“如果是乌木,就有经济价值和考古价值,肯定属于国家财产。如果经鉴定不是乌木,只是一般木头,没有什么价值,是可以归还给发现者的。”
昨日,惠城区公安分局已将44根乌木移交给惠城区文广新局。有记者清点现场发现,乌木数量并不是此前公布的44根。对此,刘少辉回应,有4根古木因在岸上的时间有1个多月之久,该局在接受时就发现这4根乌木已变质腐烂。对此文广新局已拍照做了资料留存。
刘少辉表示,待专家对古木的性质进行最终确认后,将在专家指导下对古木妥善保管,然后将其保存在惠城区文广新局下属的陈列馆展出。
什么是乌木?
乌木又称阴沉木,兼备木的古雅和石的神韵,有“东方神木”和“植物木乃伊”之称。由地震、洪水、泥石流将地上植物生物等全部埋入古河床等低洼处,埋入淤泥中的部分树木,在缺氧、高压状态并在细菌等微生物的作用下,经长达成千上万年炭化过程形成乌木,故又称“炭化木”。历代都把乌木用作辟邪之物,制作成工艺品、佛像、护身符挂件。古人云:“家有乌木半方,胜过财宝一箱。”
据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