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喜欢喝茶,说得夸张点,我居住过的海滨小城的茶室不敢说一网打尽,但基本光顾过还是没有点虚头的。小城开设的茶室大都装潢考究,栖居于人流密集的黄金地段,诗情画意的店名也是格外弹眼落睛吸引茶客,但我和老友最钟情的还是一家名唤“老地方”的茶室。该茶室位于石化六村底层,极像不事粉饰的乡村女子,因低调,内敛而受到我辈茶客的追捧。有首歌不是这样唱的吗,人说情歌总是老的好,走遍天涯海角忘不了。我说茶室是“老地方”好,因为它是我呼朋唤友的聚集地。
如果你以为老地方茶室因地段冷僻就是遗忘角落的代名词,那就差矣。茶室里摆着十余张小茶几,配置古朴木椅,似乎是乡村人家的摆设。茶客基本上都是小城各行业的员工,工作劳累了一天,此地成了人们打发休闲时光的最佳场所和信息中心。从厂子里的生产经营到街谈巷议,纵论国事的酣畅淋漓,细说桑事麻事的闲适逍遥。如果有志于撰写长篇小说的作家到此处深入“生活”,我敢说,一部接地气的长篇巨著说不定可以在此应运而生!
也许是老茶客了,特别是得知我寓居沪上还不忘呼朋唤友到茶室坐坐,店主和服务员对我尤为亲热,按时下说法是“忠诚客户”。每逢和老友聚会,知道我们喜静,服务员总会想方设法安排到天井搭建出来的一方天地就座,一张小圆桌,几把藤椅,周遭有假山和几株碧绿生青的翠竹相伴,从喧嚣的都市里找回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安逸闲适,感觉绝对良好。因为熟识,服务员也会笑吟吟地对我们喝茶样式提出“见解”:喝茶的精髓在于“品”。此话不虚。茶,是要用心来品味的,它需要一颗滋润旷达的心、一颗纤巧敏感的心。许许多多的人生况味,便是通过品茶品出来的。鲁迅不是说过吗,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虽说老友们喝茶喝了几十年,但进展仍是原地踏步。真正茶客喝茶真正的目的并不在于解渴,而在于喝茶背后的那份情致。我们只能自嘲,粗人一个,一饮而尽的豪迈,心中畅快,煞是美哉。理由也“海威”:我们是老工人!
因为熟,我们和店主及服务员的互动也与日俱增。每逢续杯的当儿,老友们总会感觉良好地提供合理化建议。有的说进门处和走廊能挂张“金山农民画”以增特色;有的说服务员的服饰应统一,式样以“蓝底白花“为佳云云。在下不才,也自作多情奉献一帖:水瓶能否换成“竹壳”的,以衬托怀旧的氛围?可心的是,闻讯赶来的店主还会在本子上一一记录,连称“金点子”;对我的建议则是,“好主意!就是市场上断货了”。不知一脸笑意的店主,是褒扬我还是批评我不领市面?
迁居沪上,虽说如今交通便捷,但往来海滨小城没有五个小时还是打不住的。但这并不妨碍我和老友同事相聚在“老地方”。暖心的是:我们的几条合理化建议已被店主笑纳,茶室的怀旧氛围更是浓郁了几分。把盏相叙,喜看服务员举壶高吊,新茶腾地蹿起,白净的瓷杯底霎时铺满一层养眼的浅绿,让这淡淡的茶香随着记忆的往事在小巧玲珑的天井里且飘且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