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晚,上海交响乐团2014-2015年的演出季在指挥大师迪图瓦的执棒下完美收官,耳朵和心在听完整场音乐会后依然兴奋不已,上交雅致圆润的音色、富于歌唱的线条、灵动的节奏和极具戏剧性和推动力的音响,组合成一场魔术般的色彩盛会!
对于“调色大师”迪图瓦来说,在开篇的门德尔松《芬格尔山洞序曲》中,调出了一幅充满异国风味的画作。管乐声部的长音和节奏型的重音犹如海上的灯塔和山洞里的巨型石柱,悠长的弦乐旋律线仿若暗流涌动的波涛和山洞回声,门德尔松风雨飘摇两天抵达了苏格兰芬格尔山洞的那种惊涛拍岸、鬼斧神工、美丽无垠都在音乐中绘声绘色地叙述,呈现美轮美奂的色泽。到了德沃夏克的《第九“新世界”交响曲》,迪图瓦和乐团对于色彩的制造更“变本加厉”,英国管缓缓地奏出了叩人心扉的“念故乡”的主题,音乐气息平稳,这淡淡的忧愁像灰蓝色由远至近弥漫开来;到了末乐章,铜管一次次发出激动人心的呐喊,这支被世博会征作会歌的主题变得激昂而明亮,迪图瓦开始大幅度地挥动手臂,干净利落、激情洒脱的手势调动着全乐队的音乐能量,熠熠发光金属般辉煌的音响打开了一个音乐的新世界!
除了上面两部富有异国情调的作品外,上海交响乐团闭幕音乐会还选择了莫扎特的最后一部交响曲《C大调第41“朱庇特”交响曲》,它无疑是莫扎特最优秀的器乐作品,英国的乔治·格罗夫爵士 (Sir George Grove)更是称它为法国大革命以前,世界最伟大的管弦乐作品。C大调是一个相对中庸和白色的调性,它看上去简单,没有升降记号,但对某些乐器来说演奏并不容易,所以作曲家会相对谨慎地用C大调来创作音乐。但晚年的莫扎特显然深谙音乐各个调性的规律,他在C大调和各小调间切换游移,制造着色彩的明暗对比。在乐曲中,我们似乎寻找不到大段的旋律,大起伏的音乐,晚年的莫扎特把情感收紧了,旋律更像动机那样潜藏在音乐的行进中,这是更高明的创作手法。迪图瓦和上交这时不再肆意展现音响的强弱幅度,不在表面的音乐表情上做文章,而是深入作品内核,清晰地剖解出作品的结构特点,回归最自然的人类天性中的自由和平衡。尤其末乐章的赋格段,他们不感情铺张,而是有节制地、层层递进地把超然、超前、超越时代的天才的莫扎特的晚年情感表现得恰如其分!
我相信音乐是有色彩和味道的,当“色彩大师”迪图瓦遇上具有典雅浪漫气质的百年老团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幻化出了别致的色彩和美感。欢迎更多的中外“调色大师”在上交这块画布上作画,期待上交在世界交响乐团之林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