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民生调查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7月05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周敏
“从0到1”的原创何其稀缺
易蓉
  从中国东岸的上海到美国西岸的硅谷有大约12个小时的飞行航程,对于归国创业的周敏来说,这不仅是太平洋的跨越之旅,也是她实现中国科技创新创业梦的旅程。

  清华—硅谷—上海

  1993年,从清华大学毕业的周敏赴美国南加州大学深造,1997年取得材料科学和工程博士学位。在美国工作的13年间,她当过高科技企业罗克韦尔科研中心的高级科学家,也曾是联合利华风险创投的高级合伙人,却始终关注高新科技。2010年,周敏回国,在杨浦区创办了上海遨问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瞄准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制造等国际一流水平的硬科技创业项目,发展迅速。

  遨问募资管理的“海创一号基金”目前已经投资项目11个,其中海外项目2个(都在硅谷),国内项目9个(其中7个为海归创业项目),取得很好的回报。今年,遨问将完成第二只基金的募集,规模为4亿元,将继续关注新材料、能效和高端制造等“硬科技”的海归创业企业。

  自己创业再投资创业

  周敏感受到了上海吸引海归创业土壤的优与劣:相对来说,上海的人文和生活环境比较国际化,对海归人才来说更为适应;政府和市场比较规范和透明,与国际接轨较好;相对二三线城市,更容易吸引人才。然而,在上海招聘技术、研发和商业人才,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创业企业招聘商业、技术和销售高管并不容易,工程师文化和企业文化不浓,而团队建设对于每个创业企业来说都是一个大问题;上海国企和大型企业很多,拥有市场和渠道,而海归企业拥有技术,两者其实可以产生很好的合作,但实际上相互接触的平台和机会并不多。投资海外,对周敏来说“把技术引进到上海落地”是动机之一,她发现,目前欧美投资“硬科技”的风投不多,在欧美投资价格不比国内高,利用一些欧美投资领域的价格低谷,通过投资引进海外技术或将助力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现在正是好时机。

  创新风投的中外差异

  Paypal创始人、风险投资家彼得·蒂尔(Peter Thiel)最近的畅销书《从0到1》中提到,推动人类进步的科技创新是“从0到1,从无到有”的发明,而中国一直在做和最擅长做的是“从1到N的复制拷贝”。蒂尔的犀利评论令周敏深感刺耳,但静心对比在美国和在国内各5年的风投经历,的确证实中美风险投资所支持的创新企业存在巨大差异。

  从投资主题看,中国风投75%投给“从1到N”的项目,12.5%投资进口替代,12.5%投资“从0到1”的原创项目;美国风投则100%投资“从0到1”的原创。从投资阶段看,中国风投75%投资中后期,美国风投投资早期。

  从知识产权看,中国风投对知识产权的投入不到每年投入的1%,最注重团队市场能力和销售能力;而美国风投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小企业成立之初就把知识产权保护放在首位。

  从目标市场看,中国风投多数以中、低端市场为目标,以低价格抢占市场,企业一开始就希望以营销养活自己;美国风投目标为“新”市场、高端市场。       本报记者 易蓉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读者之声
   第A04版:民生调查
   第A05版:民生调查
   第A06版:目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文体汇
   第A12版:跨界/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动态
   第A14版:聚焦/文体汇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新民资讯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8版:专版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10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2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C04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海归创业:遇上了最好的时代?
一项原创技术的“漂流记”
“从0到1”的原创何其稀缺
理想的创业是英雄不问出处
海归创业不应有“特权”
创新创业 生态体系 尚未完善
新民晚报民生调查A05“从0到1”的原创何其稀缺 2015-07-05 2 2015年07月05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