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发展很快
人才招揽很难
“爱闪拍”是一个基于手机识别技术的图片搜索应用,为商家提供B2B的移动商务解决方案。用户只需打开相关APP调用摄像头拍摄或扫描,系统便会自动上传图像进行分析和识别,从数据库中匹配后给出辨识结果,即商品的相关信息和评论,整个过程耗时不超过5秒。同时,可以根据商家需求在辨识结果内加入购买按键,令用户能够通过手机一扫商品直接下单。
2014年起,爱闪拍开始在中国大陆拓展,并把总部放在了上海。“我的团队人不多,但不少海归,比如合伙人毕业于英国曼切斯特大学,研发人员也有美国麻省理工毕业的。在创新研发领域,海归人才更有优势。”
黄俊杰把业务放到祖国大陆后,发展速度非常快。“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市场比美国都大,各方面的应用也很多,这是我们的机会。”
但令他苦恼的是,上海在这一领域的高端人才非常稀缺。“工作经验超过3年、有做项目经验的人才非常难找,稍微有点经验的技术主管年薪是30到50万元,是海外同类型人才的两到三倍,对我们这种创业公司来说,人才成本太高了。”
其次,在上海招收初级人才时也遇到一些问题。“创业公司做产品需要很有想法,有拼劲,但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往往更看重福利待遇,很少有创新意识。”
入市门槛很高
合作变化很快
80后的黄俊杰之前在中国台湾、新加坡都做过项目,相比较而言,中国大陆商业合作的诚信度有所欠缺。“谈好的合作,随时随地会有变化,付款时间和方式、交货时间、项目合作的形式等都有可能变化。一份合同签好了,但可以运作的空间却很大,这其中就很容易发生争议。”
尤其是“爱闪拍”团队有海归背景,海外客户又很多,“做事风格会有很大的差异,大家都会花相当长时间去适应,但这种适应并不利于培育好的创业环境。”他认为,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海归甚至外国人来上海创业,这方面上海应该做表率。
“在美国创业,英雄不问出处,只要你的技术好,就会有人来给你做风险评估,大公司也可以用你的技术。但在国内,进入市场的门槛很高,如何说服别人用我们创业公司的产品,这个过程很艰难。”
本报记者 叶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