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民生调查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7月05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黎炜
海归创业不应有“特权”
马亚宁
  黎炜,堪称熟悉海归创业的“非典型”海归创业者。复旦历史系本科毕业,当过两年历史老师,十多年前,他去德国读完近一年语言班便回国读MBA。凭着对历史的热爱,MBA毕业时,他决定开拓一种与众不同的“历史书”——数字博物馆。他与同学一道创建了上海风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梦想着有一天,想一睹南太平洋毛利人的文物或是古埃及图坦卡蒙法老的面具,只需在家轻点鼠标。

  创新创业应人人平等

  创业之初,黎炜带领团队参与过国家、省市博物馆的虚拟现实项目,并在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的支持下,开拓英国、法国等欧洲市场。随着公司慢慢走向正轨,黎炜也积累了丰富的公司管理和项目运作经验。他发现,无论是海归还是本土草根,创业都亟需更多制度创新式的“创业保育”。于是,开始考虑个人转型——为中小微创业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不是学历越高、求学背景越鲜亮,越容易成功。很多创业实例证明,海归创业最初往往不适应中国的市场需求和商业文化,即使凭着商业计划书上的先进技术和理念,拿到了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大部分进入真正的市场肉搏战后,也被大浪淘沙,不见了踪影。”身上贴有“海归创业”标签的黎炜坚持认为,创新创业面前人人平等。

  流程繁琐让人团团转

  “真正的创业者需要的往往不是政府分钱分物分项目式的‘强心剂’,而是更多普惠式、制度创新式的‘松绑’。创业者办公司、建团队的过程中,应让办事流程真正简化、便利、顺畅起来。”在给众多中小微创业公司“做保姆”时,黎炜发现,繁琐的月月报税流程就像“紧箍咒”,困扰着几乎所有初创期的小公司,包括海归创业。“许多中小微企业的项目创意好,市场前景广阔,投资者也很感兴趣。就是因为初创期财务混乱,有的连账本都没有,风投只得无奈放弃,因为若其后期上市,最初无序的公司账目将是最大的障碍,几乎无法逾越。”

  黎炜告诉记者,其在英国的企业36个月才报一次税,而在上海却是“月月报”且流程复杂,只有专业人士才能胜任。现有的企业用工、社保、公积金制度,更大大耗费了中小微企业人力和时间成本。黎炜听过不止一位创业者“大倒苦水”:企业录用一名员工,先跑劳动局办理用工。然后,到社保中心给该员工开户,再去公积金中心。然后,工行、建行“一日游”,分别开户才能缴纳社保和公积金。要办妥一位新员工的录用,最少需要三四天时间,各类政府部门更是要跑五六趟;而辞退一位员工,整个过程又得照样重复。显然,创业者办公司“团团转”,是因为政府部门之间条块分割,员工录用属于劳动局,社保和公积金又分属不同机构,就连缴费账号都是各有各的指定银行,跨行办理行不通。

  “如今信息技术如此发达,完全可以简化流程。每个人一个社保账户和公积金账号,录用企业只要按时为员工缴纳即可。”在黎炜看来,简化创业者开办公司,以及关系日常经营的相关行政流程,才是解决创业难的“及时雨”。例如,国家正在推行的企业创办“三证合一”就是急创业者所需,又能为所有创业者共享的制度创新。     本报记者 马亚宁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读者之声
   第A04版:民生调查
   第A05版:民生调查
   第A06版:目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文体汇
   第A12版:跨界/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动态
   第A14版:聚焦/文体汇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新民资讯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8版:专版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10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2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C04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海归创业:遇上了最好的时代?
一项原创技术的“漂流记”
“从0到1”的原创何其稀缺
理想的创业是英雄不问出处
海归创业不应有“特权”
创新创业 生态体系 尚未完善
新民晚报民生调查A05海归创业不应有“特权” 2015-07-05 2 2015年07月05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