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百年前,先人就预言:“养生无他,眠食二要。”提示了眠食养生的重要性。
当代科学同时阐明了人类睡眠觉醒、昼夜节律,在人生的旅途中,三分之一时间是在睡梦中度过。如今的人们不合理作息,再加上不良的生活习惯,白天忙碌工作,晚上沉溺于应酬或电脑微信,亢奋与抑制失衡,造成睡眠不足或失眠现象比比皆是。本来最简单的睡眠问题现在却成了人们生活中关注的大问题。
近年来,笔者所在的上海市睡眠疾病优势专科,对以失眠为主症前来就诊的数万名患者作相关因素调查分析,发现年龄以31—50岁发病最多(占51%)为第一位,61岁以上(占18%)为第二位;职业以干部、经理、管理阶层为多(占35%),为第一位;23点以后上床睡觉占34.20%,影响学习工作社会活动功能者占81.82%。可见人群中失眠症发病率以中壮年为高,以脑力劳动者多,晚睡对白天学习工作和社会活动功能影响有明显相关性。
而当今失眠症发病率高的根本原因即由于人类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在很多方面违反了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即昼夜节律),打乱了人体睡眠与醒寤的正常生理功能,临床上常表现为入夜难眠,或间断多梦、多醒,或早醒,醒后不能再入睡,甚则通宵难眠。白天头晕头胀、或头痛,精神疲乏,心慌心烦,急躁不安等症状,天长日久,就会引起许多相关疾病发生,直到病情加重再去就医。
可见,生活规律非常重要。我们结合睡眠脑电波临床研究发现,正常睡眠时间以晚上9-10点至早上5-6点为准,一夜睡7-8小时,不得少于6小时。尽可能提早到晚上12点钟,最好是晚上10点钟以前睡觉,早上6点起床。这是最合乎自然规律的睡眠时间,中午有可能再睡一刻钟到半小时午觉,可补充夜睡之不足,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只有尊重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所谓常言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才能符合人类的生理规律,人们才能身体健康。
(作者为上海市中医医院神志病科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