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组讨论会上,与会同志就上海如何创新发展、改善民生,纷纷发表见解。
再做一张减权清单
“我们要落实自贸试验区已经明确的改革任务,继续保持先发优势,大胆试、大胆闯。我们正在利用自贸区的规则,通过对标国际通行的规则,首次用负面清单管理的模式,来加强政府职能的转变。也就是在负面清单、责任清单和权力清单的基础上,再做一张减权清单,进一步推动政府的职能转变,进一步简政放权,集中精力搞好事中、事后监管,搞好营商环境,改善我们的服务。对此,市里的相关各职能部门都非常支持,目前第一步梳理的就有163项的权力下放到浦东新区,而且后面还会有更多的事项和权力下放到区里来。不过,下放只是第一步,我们的目的并不是解决你批、我批的问题,而是要逐步实现不批或者少批,通过政府职能的转变,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
——市委委员、浦东新区区长孙继伟
主攻高端服务业
“黄浦区把发展高端服务业,作为调结构、提能级的主攻方向。上海建设‘金融一城一带’,黄浦区是重要的承载区。外滩金融集聚带已成为金融资产管理、财富运作的集聚地。我们刚刚发布了支持互联网金融的新十条政策和支持民营金融的十条政策,就是为了更好地支持金融的改革创新。此外,黄浦区专业服务业的贡献率已占到区级财政的17%,会计、律师、咨询、人力资源等专业服务,形成很大的优势,产业发展前景很好。与此同时,政府的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要进一步优化一口受理、一口对外和专业服务业集群这三个平台,为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更好、更便利的服务。”
——市委委员、黄浦区委书记翁祖亮
对接《中国制造2025》
“制造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近来,世界上的发达国家都提出了新的发展战略,如德国提出了‘工业4.0’,美国提出了‘再工业化’。今年5月8日,国务院公布了《中国制造2025》,这是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规划提出了中国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的‘三步走’战略,是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上海作为我国的老工业基地,在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同时,也要围绕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主动对接《中国制造2025》,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转型升级,把引领产业发展的重点项目牢牢抓在手上。我们要把智能制造、互联网+渗透到工业发展的各个领域,提升上海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市委委员,上海电气集团、上海城建集团监事会主席周国雄
更多绿色环保发展
“正如市领导所说的,对于金山来讲,我们要回应广大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加快制订金山地区的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行动方案。前不久,上海化工区规划环评、产业发展规划修编公众参与工作,金山区的百姓反映强烈,我们也进行了反思。下一步金山区委区政府主要工作是全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更好地回应百姓的诉求。我们要处理好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金山希望更多的是绿色环保、低碳发展。”
“我们在抓紧制定一个环境保护、污染治理的行动方案:一方面是源头控制,污染源在哪里?异味是从哪里出来的?只有找到了,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措施;另一方面就是产业结构调整,今年金山有95项,以二工区作为重点。在监管上,必须市区联合监管,同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让无良企业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坚决铁腕治污。金山区已经到了向污染宣战的时候了。”
——市委委员、金山区委书记李跃旗
破解城市管理短板
“上海在城市管理上,短板还是很明显的,如违法建筑、群租、乱设摊等城市管理顽症,群众反映强烈。我们通过体制改革,执法资源和力量下沉,区县两级政府联手,在整治顽症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去年,上海共拆除了1000万平方米的违法建筑。今年上半年拆除了635万平方米,今年的拆除总量要超过去年,拆违之后还要防止反弹。此外,还要用科技手段强化管理。比如渣土运输方面,超载、偷倒屡禁不绝,现在互联网+的技术已经很成熟,可以通过科技手段对车辆进行改造,如果顶上的盖子不盖平,车辆就无法启动;如果车辆擅自改变线路,就开不动。第一步,我们先从‘盖好盖子’开始推进。”
——市委委员、市建设交通工作党委书记崔明华
敲响设施安全警钟
“下半年,我们要继续下大力气确保公共交通的运行安全和设施安全。说起建设交通领域的安全,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轨道交通,危险品运输等。其实城市的设施安全也非常重要,最近受台风影响,南浦大桥上的‘一捺”松掉了,如果掉下来砸到车子上,也是不堪设想的。我们有一套很好的巡查制度,但如果没有巡查出来呢?所以,大到9座大桥、12条隧道,小到640万只窨井盖、16万块标志标识牌,类似这些设施的安全,也需要我们时刻敲响警钟。”
——市委委员、市交通委书记孙建平
首席记者 邵宁 潘高峰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