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灿灿的是锃亮反光的各类铜管乐器以及大鼓,红彤彤的是每一位演奏员的裤子。无论他们是何种肤色、哪类发型,男生女生穿的都是比西红柿还要红的长裤。说他们是男生女生,是因为这真是一支16岁至19岁的学生组成的“美国国家青年交响乐团”。作为东艺10周年百场庆典演出的闭幕音乐会,指挥迪图瓦、钢琴家李云迪以及从美国37个州遴选出来的百余位学生音乐家联袂演出的音乐会,即将开场。
鲜亮的色彩暗示着活跃的气氛。当该团司鼓的美籍华裔16岁男生林沐恩走上前时,场内就安静下来。他用中文介绍了谭盾创作的这支需要“扫一扫”才能“演奏”的曲目。根据他建议的步骤,可以通过微信收到一条音频,是各种声调、节奏的小鸟啾啾声。然后,把音量调至最大。观众就可以与指挥和交响乐团互动,共同完成作品了。当然,他也补充道,在音乐厅内要将手机调整成“飞行模式”,免受短信和电话干扰。
观众席里的手机屏幕一个个亮了起来。“示范”动作,由乐队在演奏期间相对空闲一些的打击乐手领衔。他把自己的手机高举过头顶,鼓励观众尽快完成下载。此时,耳畔传来一连串鸟鸣,仿佛是对话,又仿佛是歌唱,听起来像是来自音响。不一会儿,观众席里传来此起彼伏的小鸟啾啾,大家都一边左顾右盼,一边举起手机。一下子,全场被小鸟的歌唱“环绕”。就在手机里飞出小鸟啾啾声之后,演出开始了!
美国学生音乐家们以弓滑过琴弦,也能模仿出鸟儿的欢叫。但是当每一位乐手在迪图瓦的指挥下,每人也从裤兜里掏出手机,播放出鸟鸣时,台上台下一片欢腾。谭盾表示,“音频中的鸟语,其实是笙、琵琶、唢呐、二胡、笛子和古筝等中国乐器六件乐器演奏出来的。”相比之下,随后李云迪在演奏贝多芬的《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的时候,由于水平一如往常高,所以带来的惊喜不如“鸟语”……首席记者 朱光
|相|关|链|接|
帕萨卡里亚(Passacaglia),是欧洲古音乐中的一种舞蹈结构。它通常由一个固定的旋律,进行无限可能的变奏、对位和变形。在《鸟与风的密语》中,谭盾以一个八小节的固定旋律不断变奏,并通过风与鸟的对话、交响乐队与“数码鸟语”的对位、现场观众数百个手机与乐器的互动,形成了恍如身处野外森林而不是城市音乐厅的“幻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