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首届世界名校赛艇赛,上周落幕了。听英国赛艇协会主席菲尔普斯道来英国赛艇的发展故事,愿中国赛艇的种子,随着海风,播撒到各所高校。
打磨意志品质
同其他项目相比,赛艇的特别之处是什么?在上海水上运动中心,孩子们纷纷举手,向英国赛艇协会主席菲尔普斯发问。“不管你从事什么行业,不管你来自哪里,你都可以从事赛艇运动。赛艇的精髓在于团队建设,队中,没有谁是超级明星,每个人各司其职,组成一支纪律严明的队伍。”菲尔普斯说。
参加上海比赛的耶鲁队成员,今年大四刚毕业,将各奔东西,但赛艇情结,永在心中。基斯已经在纽约一家投资银行找到一份收入不菲的工作,他说,“这或许是我最后一次代表耶鲁参赛,但未来我的业余生活,仍会和赛艇有关。”
正因如此,赛艇名校毕业生,求职都很顺利。“既然我一周能坚持30小时训练,那么我一定是一个拥有顽强意志品质的人。”基斯说,老板录取他时很看重这一点。
群众基础雄厚
学生爱赛艇,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儿时耳濡目染的成长环境。在英国,赛艇在社区的发展红红火火。菲尔普斯介绍,“全英国有550余家赛艇俱乐部,社区中就有300多家。目前,约有200万人划过赛艇,其中的30万人平日里广泛参与赛艇训练和比赛。”
“英国社区赛艇俱乐部的年会费,竟然比健身房会费还便宜。”菲尔普斯介绍说。
但凡有一条河,就能举行赛艇比赛。每年,英国约有300场赛艇比赛,各个年龄组都有,还分室内、室外。
有这样的环境,孩子们还会对赛艇陌生吗?牛津剑桥两队中,多数学生都是从中学时代就开始接触赛艇运动。据悉,英国规定,初中赛艇教练还必须是职业的。
与橄榄球、足球相比,赛艇当然不是大项目。但剑桥队员科伦自豪地说,“我们学校,三分之一的学生从事赛艇运动,不仅有校队,还有院队,女生也占据了半壁江山。”每隔一段时间,校队就会组织一次测试和海选,对校队进行末尾淘汰,选入新人补充进来,竞争相当激烈。
泰晤士河上,一年一度的牛津剑桥赛艇赛,吸引25万观众到现场观看,而收视观众甚至能超过900万。
在牛津剑桥,你要是说自己没划过赛艇,都不好意思。能参加牛津剑桥赛艇对抗赛的,那可都是大明星。
训练门槛不高
谁说专业运动员,才能从事赛艇运动?
菲尔普斯道来她的亲身经历,“我从大二时才开始接触赛艇,此前,我没有运动基础。”恋上赛艇后,菲尔普斯被推荐参加国家队遴选,被选为女子双人艇轻量级选手,就这样,她开始了自己专业赛艇生涯。“有意思的是,1991年第一次参加世锦赛,我拿了银牌。而金牌是你们中国人的。”
从世锦赛到奥运会,菲尔普斯从未拿过金牌,但这并未消磨掉她对于赛艇的热情。即便是奥运会后,她也边工作、边玩赛艇。更多时候,她用工作挣来的钱,补贴从事赛艇的费用。
去年,中国姑娘卢舸赴美读书,见学校有赛艇队,毫不犹豫加入了。“我不觉得赛艇运动门槛高,我从来都不是运动员,也没加入过任何校队。但赛艇第一次训练我就下水了。”一个学期下来,卢舸的业余生活,全都奉献给了赛艇,“哪怕牺牲社交时间,我也要坚持完成每天两次的赛艇训练。”这一次,卢舸将简历投到亚赛联,被分配到上海来担任名校赛艇赛的志愿者,“大家都有各自的专业,未来从事不同行当,但人人都可以成为赛艇好手,这更激励了我要全身心投入赛艇运动。”
热爱才会参与
不过,一艘4000美元的赛艇,使得这项运动看似“高大上”。没有资金,怎么开展?
菲尔普斯说,1996年之后,赞助商停止资助英国国家队,队员不得不回到各自工作岗位,菲尔普斯回到画廊继续当艺术总监。1997年,英国彩票业开始赞助赛艇队,此后,赛艇运动员不用边打工边训练了。
如今菲尔普斯当英国赛艇协会主席,依然不拿一分钱工资。据她介绍,从社区赛艇俱乐部,到学校赛艇队,投入其中的皆是志愿者。
美国亦是如此。中国姑娘卢舸赴美读书第一年,便加入了学校女子赛艇队,为了参加赛艇队,她每学期要在校内完成至少8次打工经历,所得收入上交队里用于日常训练开支。
正是因为对这项运动的热爱,才能推动赛艇运动长盛不衰。在申请大学时,菲尔曼放弃了可以申请奖学金的棒球运动,转投没有奖学金的赛艇运动。他介绍说,赛艇在英美大学是不设奖学金的,“因为这个项目的赛事,不收门票,没有收益,所以没有奖学金提供给运动员。”大多数费用,来自于校友捐赠,费尔曼说,“正因如此,在常春藤名校以及其他顶级院校,赛艇运动才得以轰轰烈烈开展,因为毕业的校友大多是成功人士,他们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母校赛艇队。”
推广在进行中
然而,在国外颇受欢迎的赛艇运动,在国内普及度并不广。
2009年,持续了十年的清华北大赛艇对抗赛,因种种原因暂停了。原北大赛艇队队长王琦并不甘心。“我当年考入北大时,赛艇基础为零。但经过4年赛艇运动和北大清华对抗赛的熏陶,我们是中国大学生赛艇的种子。”按王琦的话来说,就是种子撒播下了,应当要开花结果。
于是,在亚赛联主席王石的支持下,王琦等这批赛艇的种子,重新聚到了一起,他们将清华北大赛艇队重新组建起来。因此,这次上海的比赛,又现清华北大赛艇队的身影。
不过,王琦也指出,本次参赛的高校中,西安交大的赛艇运动普及率最高,几乎每个学院都有赛艇队。而更多学校,目前还仅在体育特招生中间开展。
但无论如何,随着本次比赛的举办,赛艇运动正在逐渐打响知名度,比如在交大草坪上举行的陆上划船器比赛,吸引了众人的驻足,对赛艇运动就是一个很好的推广。
目前,王琦跟随王石的团队,在全国各地进行赛艇运动推广,做讲座、上训练班,他有信心,随着国内赛艇比赛的增多、高校赛艇运动的开展,终有一天,中国高校的赛艇运动能如牛津剑桥、耶鲁哈佛那样,成为经典。
本报记者 陶邢莹 首席记者 华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