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记者跟随湖南街道的两位评估员前往一位老人家中,旁观评估的全过程。两位评估员分别是街道为老服务中心主任顾云蔚和社区卫生中心的护师钱敏智。
躺在床上的吴冲老人96岁,他身材虽瘦,不过干干净净,肤色红润,眼睛也很有神。他和大女儿、女婿住在一起,由他们照顾。女儿吴女士说,父亲90岁以前基本没住过医院,3年前骨折了一次,今年开始基本只能躺着。吴女士对父亲照顾得很周到,每天量体温、量血压,早晚两次帮助刷牙。评估表共有10页,顾云蔚承担四大项64小项,非常细,例如家庭状况部分,就包括:居住楼层、室内有无台阶……等。钱敏智则负责最后一项“疾病诊断”。
有几个问题需要老人自己回答,“老伯伯,侬听好了,我说三样东西,你重复一遍哦。”顾云蔚弯下腰说,“国旗、皮球、树木。”
“国旗……树木。”吴老伯答道。这一项3分,顾云蔚打了2分。
“老伯伯,现在是哪一年?几月?几号?”“……”
“那现在是什么季节?”“夏天。”
“你家地址知道吗?”“陕西南路186弄。”这一栏,吴老伯得了满分5分。顾云蔚说,在高龄老人中,吴老伯还属于脑子比较清晰的。最后一页有个表格:养老服务需求与建议。顾云蔚在进食、洗浴、穿(脱)衣、如厕、移动、洗涤等几项服务需求上打了勾。顾云蔚说,她估计吴老伯的照护等级为4级到5级之间。不过,照护等级最终将由市评估中心的软件自动生成。
吴女士希望为父亲申请高龄老人居家医疗护理。这是上海从去年开始在一些社区试点的服务,收费标准为每小时50元,纳入医保。如果吴老伯能够得到这项服务,将为年过六旬的吴女士“减负”。
记者从徐汇区民政局了解到,今年3月以来,已有982位老人申请,其中530人进行了统一需求评估。符合条件的381人,根据不同等级,有的获得了居家养老服务,有的入住(轮候)养老院、老年护理院,获得居家医疗护理的有40人。
首席记者 邵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