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首应野平先生所题“最爱黄山秋雨余,奇峰耸秀白云舒。挥毫自愧才情浅,如画江山画不如”来表现苏春生老师示范的黄山图是再合适不过的了。那此诗由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丁申阳老师以隶书书写之,又会呈现一番怎样的风韵呢?
丁老师此番书写的是《张迁碑》中的书体,他说此书体用笔粗重古茂,方正遒劲,一般以侧锋取势,中锋运笔,方笔圆笔兼而有之。注意笔力当以沉着为本,用笔精到入骨,唯沉劲方有古朴之意。纵观整幅作品,点画间有着带韵味的涩感,并以浓淡枯湿的变化来呈现俊美与豪迈,在平衡协调中有着体现自己深厚功力的形式变化美,如两个“山”字的变化,两个“如”字的区别,“愧”与“情”竖心旁的不同等等。
还有“奇峰”的“峰”字,丁老师将其处理成上下结构,注意上下结构的字要掌握好重心,不可太低,一般为上紧下松;而“耸秀”的“耸”字,则在上下结构中呈现左右结构,也要注意安排合理,使笔画组合中有交错,有聚散。当然这些字并非凭空造之,皆出自于《隶书大字典》,有兴趣的朋友也可查询了解。
就单字而言,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提到“画山者必有主峰,为诸峰所拱向;作字者必有主笔,为余笔所拱向。主笔有差,则余笔皆败,故善书者必争此一笔”,便是说画山必有主峰,写字必有主笔,主笔不当余笔皆败;而从一字到数字到一行、一篇,则要如朱和羹《临池新解》中所云“作书贵一气贯注。凡作一字,上下有承接,左右有呼应,打叠一片,方为尽善尽美。即此推之,数字、数行、数十行,总在精神团结、神不外散”等等,这些皆需要习书者好好体会,灵活运用。 凌洛梵 文 waron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