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中心城区公交候车亭里的座椅,看上去美观漂亮,但上班族一般不会去坐,而想坐的老年人却不愿坐也不敢坐。为何不坐?原因很简单,因为遍布街头的候车亭的座椅,全是不锈钢制作,而且都是倾斜有坡度的。夏天在阳光直射下,滚烫烫地难以入座。记者昨天中午在零陵路大木桥路932路站点上看到,有五六位白发老人站在那里等车去城隍庙,座椅上空无一人。一位颜姓老伯说:“现在天还没最热,座椅就这么烫了,老年人谁愿意去坐。”他说,“这样的不锈钢座椅,天热坐上去烫得吓人,大冷天坐上去冷冰冰的,我们同样不会去坐。”边上的苏老伯也告诉记者,坐在这种座椅上,坐着比站着吃力,“因为座椅有坡度,要用双脚踮着,才能坐稳,如稍有疏忽,就会滑下”。
其实,这类公交候车亭座椅自从2010年在本市投用以来,就存在座椅倾斜和夏“烫”冬“凉”的问题。去年本报“夏令热线”曾刊文呼吁相关部门能尽快抓紧座椅的改造,方便乘客尤其是老年乘客的候车,而在今年两会上,市人大代表也曾就公交候车亭座椅倾斜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针对市民尤其是老年乘客提出的问题,记者昨天下午采访了市运输管理处办公室副主任周忆群。据她介绍,市运管处在接到市民反映、采纳了市人大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后,及时组织了相关人员现场勘查,并会同制作厂家进行技术论证,经有关部门多次讨论决定,试用耐磨性较好的橡胶材料包裹现有的不锈钢座椅,今日已在市区部分医院附近的公交站点试点安装,瑞金医院周边的瑞金二路、复兴中路的几个公交站点候车亭座椅已改造完毕。
记者来到瑞金二路的公交站点,看到几名乘客正坐在新改装的座椅上候车。一名女乘客告诉记者,新改建的座椅比较舒适,老人坐在上面,不会像以前那样往下滑了。
据了解,目前市运管处经过与有关单位多次协商和沟通,将有计划地逐步将本市道路上的公交候车亭座椅进行“坡改平”改造,彻底解决座椅平面倾斜过大的问题。对前期制作的1000多只不锈钢倾斜的座椅,进行重点排摸,计划今年年底前完成200只座椅的“坡改平”改造,2016年再改造400只,2017年将余下的400只全部改造完成。
本报记者 张欣平 志愿者 刘天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