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编金庸作品而知名的漫画家黄玉郎就因为三毛,打开了他的漫画发展大门。“1950年代,香港的情况也不好。我买不起漫画书,只能在每个月剪头发时在理发店里看三毛漫画。”由此慢慢地走上了漫画创作之路。他说,1960年代他入行时,四成香港漫画家都在追随张乐平先生的画风。
如何让现在的青少年接受这个形象?张乐平之子张慰军说,三毛现在不仅有公仔问世,还有法、英、韩、越、德等多国文字版本,三毛形象正受到国际上越来越多读者的喜爱。“国内人觉得三毛是个苦孩子,但欧美人却觉得,三毛的故事反映的是一段中国历史,而且具有上海地方特色。”
香港跨媒体人欧阳应霁在书展上向观众展示了他收藏的绝版三毛漫画,并对张乐平先生的绘笔念念不忘。他说,“当年的香港没有抗战的历史教育,没有近代史的课。没想到,漫画能把这些历史知识传给了我。三毛是我第一部看着哭的漫画,也让我迷上了画漫画。”
今年,《三毛流浪记》和《三毛从军记》的法文版合集《SANMAO》荣获第42届法国安古兰国际漫画节“文化遗产奖”,是历届第一部获奖的中国作品。
适逢抗战胜利70周年,为让更多香港市民认识三毛,张乐平抗战作品展将于10月27日起在香港大会堂展览厅举行。
记者 乐梦融
(本报香港今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