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财政收入预计五年平均增幅12%左右,超过规划制定的与经济增长同步
■ 拆除中心城区二级旧里以下房屋可超额完成300万平方米目标
■ 全市养老机构床位预计可完成12.5万张目标
部分未达标指标
■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翻一番”
■ “航运服务业收入年均增长15%左右”
■ “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到55%左右”
■ “每百万人口发明专利授权数达到600件左右”
■ “各类保障性住房新增供应100万套(间)左右”
本报讯 (记者 姚丽萍)从上半年计划完成情况看,预计全市“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可顺利实现。今天上午,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听取本市2015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据市发改委主任俞北华报告,全市生产总值“十二五”前四年平均增长7.6%,今年若按7%左右测算,“十二五”年均增幅可达7.5%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前四年平均增长12.4%,预计五年平均增幅为12%左右,明显高于全市生产总值增幅。拆除中心城区二级旧里以下房屋前四年累计完成255万平方米,预计到今年底可超额完成300万平方米的目标。全市养老机构床位到2014年为11.6万张,预计经过努力能够完成12.5万张目标。
同时,到2014年底,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比例、商品销售总额、新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减排、城镇污水处理率等指标已提前完成“十二五”指标。
此外,“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翻一番”“航运服务业收入年均增长15%左右”“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到55%左右”和“每百万人口发明专利授权数达到600件左右”四个指标实现情况与预期目标存在一定差距。其中,前三项指标主要是受外部环境变化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影响;“每百万人口发明专利授权数”指标主要是由于近年来国家为提高专利质量,进一步收紧了专利审查标准。
此外,“各类保障性住房新增供应100万套(间)左右”实际完成情况与预期目标存在一定缺口,主要原因是,首先,这一指标是根据国家“十二五”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标任务要求制定的,近年来国家根据实际情况逐年下调了本市年度目标任务,从2011年的24万套下调到今年的6万套。其次,2011年以来本市已多次放宽廉租房、共有产权保障房准入标准,目前各类保障性住房已建和在建房源能够满足社会需求。本市根据“十二五”期间保障性住房出现阶段性供大于求的实际情况,主动缩减了保障房新开工建设规模,到2014年底各类保障性住房累计可供应约63.6万套,预计到今年底5年累计新增可供应量约为84万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