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民生速递
     
本版列表新闻
本报记者提前探营1号线、10号线、12号线换乘大站——~~~
本报记者提前探营1号线、10号线、12号线换乘大站——~~~
本报记者提前探营1号线、10号线、12号线换乘大站——~~~
     
2015年07月22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提前探营1号线、10号线、12号线换乘大站——
从陕西南路站看申城轨交“走向”
金志刚
■ 12号线陕西南路站站厅层效果图,这里也将成为三线换乘的“大通道”
  轨交陕西南路站是个大站。上海轨交目前有三线(及三线以上)换乘的车站11座,预计今年底,12号线(七莘路站~曲阜路站)开通试运行后,陕西南路站将成为1、10、12号线的换乘车站。它的建设折射出上海轨交未来发展的种种趋势,值得一看。昨天,记者对陕西南路站来了一番提前探营。

  趋势一

  换乘方便且避免拥堵

  在陕西南路站,1号线、10号线和12号线呈一个左右翻转的“Z”字形——1号线沿着淮海中路走向,10号线沿着南昌路走向,而12号线沿着陕西南路走向。1、10号线基本平行延伸,站台层都位于地下2层,而12号线由于后建设,与1、10号线十字交叉,只能往更深的地底下“发展”,其站台层位于地下3层。

  现在1号线与10号线之间只能地面换乘。记者昨天下午顺着淮海中路-陕西南路-南昌路走了一遍,由于会遇上红绿灯,往往要花费约10分钟,又加上是大热天,走得有点累。

  而新建的12号线陕西南路站等于在地下把原本分开的1号线与10号线连接起来了。记者在建设工人的带领下,下到12号线位于地下1层的站厅层。“12号线陕西南路站长150米、宽22米、深23-25米,站厅层面积达3000平方米,今后将同时承担起三线‘换乘大厅’的重任。”申通地铁集团12号线项目公司陕西南路站项目经理李斌说。

  记者看到,在12号线站厅层靠近巴黎春天的地方,将有一条约40米长的换乘通道,直接通向1号线站厅层;而在12号线站厅层靠近南昌路的位置,则直接连接10号线站厅层。因此,今后在三线之间换乘,都可以不出站,全部从地下走,再也不必到地面上忍受风吹日晒。据初步测算,从1号线到12号线,只需走二三分钟;从1号线到10号线,则需要3至5分钟。

  记者随后再往下走,来到地下3层的12号线站台层,这里一头一尾各有3部自动扶梯通向站厅层,长度达到30米,垂直高度也有12米。李斌介绍:“这些自动扶梯可以方便乘客换乘。10号线、12号线由于建设较晚,可以统筹起来设计,所以换乘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走楼梯,从站台到站台,距离短;另一种是走自动扶梯,从站台到站厅再到站台,距离较长。第一种适合平峰时间段,第二种适合早晚客流高峰时。这也是今后轨交换乘的一个趋势,既考虑方便,也避免拥堵,更安全。”

  趋势二

  地上地下一体式设计

  记者看到,12号线陕西南路站目前正在进行6、7号出入口的装修工作,设备安装也逐步进入单机调试阶段。在最“吃重”的站厅层,装饰已完成三分之二,这里最值得期待的,将是“音乐墙”,这是“一站一景、地铁文化”的体现,未来会给乘客“走在音符之间”的感觉。接下来,通道顶板即将封顶,再进行洞门的衔接与处理工作,预计9月初完成。

  走回地面,记者看到一片空地。建设方告诉记者,建设过程中占用了一部分陕西南路的路面,等12号线全线开通后,这里的陕西南路反而会更开阔一些,并且有望建设港湾式公交站点;这块空地的一部分属于新鸿基集团,未来将再盖一些建筑,属于环贸广场的一部分。

  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设计师傅怡说,现在轨交设计已不再像以前那样“单干”,而是与“地铁上盖”结合起来设计,比如陕西南路站10号线有两个出口直接通往环贸广场,12号线也将有两个出口通往环贸广场,1号线除了2号口直接通往百盛购物中心,1号口和换乘通道可直接到达巴黎春天。

  像这样统筹地铁出口与地铁上盖,在未来的新线建设中将变得越来越普遍。例如汉中路站,年底就将成为1、12、13号线三线换乘的大车站,未来换乘大厅上面是一幢160米高的高层建筑,地下2层、1层是商业开发层,与地面部分组成一个商业大综合体。由于3个风井、6个轨交出入口与周边建筑、环境结合起来设计、建造,将来从地面上几乎看不出这里有一个地下车站。

  趋势三

  建设难度正逐渐加大

  可以预见,未来轨交换乘将越来越方便,总客流量也会不断攀升。而在建设过程中,难度也比以往大大增加。

  建工集团基础公司12号线陕西南路站土建项目部总工程师姜剑峰透露,12号线陕西南路站在建设过程中克服了种种困难。例如,这个车站位于闹市区,施工场地小,只能采取分块掘挖的施工方式;同时,要注重对1号线、10号线的保护,因为12号线穿越1、10号线隧道的下方,车站更深,如果采取“一次深挖坑、从下到上筑底分层”的常规施工方式,有可能对1、10号线的车站、轨道带来沉降等危险,因此建设方采取“逆筑法”,即先筑地面层,再一层一层往下构建围护,等于土方是一层一层往下“掏”出来的,可以减小对周边建筑及现有轨交线的影响。

  上海轨交今年在建项目4个、新建项目9个。12号线陕西南路站的建设也折射出轨交新线建设的一个特点,就是建设难度越来越大,而民生项目的第一要义是“安全”,不管是建设还是运营。“陕西南路站基本建好了,1号线、10号线沉降已控制稳定,控制在正负5毫米之内的安全范围,做到这一点,也很不容易。”姜剑峰说。

  本报记者 金志刚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时政新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2015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2015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8版:民生速递
   第A09版:不屈的上海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新民资讯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互动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专版
   第A26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8版:财经新闻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记忆/连载
   第A32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B01版:汽车周刊
   第B0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3版:汽车周刊/我爱我车
   第B04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第B05版:新民教育
   第B06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招生移民
   第B08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从陕西南路站看申城轨交“走向”
连接青浦与市区 17号线盾构始发
12、13号线年底“拉长”
新民晚报民生速递A08从陕西南路站看申城轨交“走向” 2015-07-22 2 2015年07月2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