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保兴面粉厂
一开始保兴面粉厂的发展并不顺利。
先是当地乡绅去衙门状告荣家兄弟私圈农田,工厂的那根大烟囱正对学宫,生生地将当地风水给破坏。官司打到两江总督刘坤一那里。刘坤一又是何等了得之人!倘若乡绅们告状时间选在他担任江西巡抚时,或许此状还有一点胜算,那时的刘坤一对“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战略还不那么认同;1902年的刘坤一,不仅早就加入了变法维新的强学会,更在1901年时与中兴名臣张之洞联名上书《江楚三折》,开启晚清时期的改革先声,那些抱残守缺的地方乡绅又怎么可能打动刘坤一,当下,刘公便将讼书给驳了回去。不过,地方乡绅的诬告是被挡回了,但面粉销路却不会因为诬告的挡回而打开。一年下来,不说颗粒无收,至多一个差强人意,早先入股的股东们便有心灰意冷的退出念想和举动,荣家两兄弟倒也不勉强,听君自便了。只是在其他股东纷纷退出后,两兄弟便将“保兴”一名改作了“茂新”,潜意识里有江山再造的那层豪放天纵的意思。
机缘总是存在于世的,就看你是不是有足够能力将它抓住。
1904年2月8日至1905年9月5日,明治天皇的日本与尼古拉二世的俄罗斯帝国在我国东北地区爆发了战争。日本投下30万兵力,俄国投下50万兵力,这场战争最后以日本死亡88429人、俄国死亡25331人而结束,但死亡人数虽多,胜利者却是日本,《朴次茅斯和约》的签订,确立了日本帝国在中国东北地区的霸权地位。
经营茂新面粉厂的荣氏两兄弟,自然看不到大山岩大将的日本军与库罗帕特金陆军大臣的俄国军在旅顺“203高地”上的残酷搏杀。但有一件事情是他们能够深刻感受并足以欣慰的:由于战争对军队干粮的特殊需要,也由于战争暴力让这个地区产生了大量的难民,这些因素的叠加使得对面粉需要陡然提升了几个倍数。
在无锡,即使茂新工厂的工人们再加班加点,还是满足不了北方市场的那个大胃口。于是,还在日俄战争打得难分难解时,两兄弟已将更为先进的英国六部钢磨制面设备替代了原先法国的四台石磨制面设备,到1905年,日俄战争最终分晓还没有出来,两兄弟再次获悉美国已研制出更为先进的面粉机设备,这让他们的心房加速地跳动起来。
设备更先进,面粉产量自然更加的多,但添置美国制面设备需要12万两白银,荣家两兄弟即使倾其所有,这笔天文数般的巨款依然还是无法凑齐!老二荣德生连连叹气,老大荣宗敬巴掌一拍,说了四个字:借钱也干!是向洋行借钱,12万两白银,先向美国厂方付出两成,余款两年里还清。如果还不清呢?那就将荣巷的全部家当都作变卖,如果资不抵债呢?对如此家破人亡的不测景象荣家两兄弟就不去多想了,生性凶猛的老大尤其不会多加考虑,否此,苏州河边也就不可能赫然在目11家荣家工厂!
荣德生还在犹豫不决当儿,荣宗敬甩出魄力,他借款12万两白银,进口美国最先进的制面机,仅此一举,茂新厂产量剧增不已,到1910年,茂新厂的制粉能力,与初创时相比,已放大了10倍,成为其时大清国中可以放上台面的一家企业,荣家的荣耀严格地说来肇始于此。
见茂新已经十分有型,猛打猛冲的荣宗敬便与稳扎稳打的荣德生兵分两路:荣德生在无锡继续打理茂新,将这份家当好好地维护,荣宗敬则前往当年他拜师学艺的地方,已成十里洋场的大上海!老大对上海感受甚深,知道那可不是无锡般的一座小城,是一个大江大湖,也是一个虎穴龙潭,在那里发展,有可能遭受灭顶之灾,也可能大鹏展翅般地扶摇直上,关键是看运气,看搏性,看眼光。
在上海的这几年里,荣家创业称得上危机四伏、大开大阖。1908年,想投机橡胶股票猛赚一票,却没料到几乎赔上了全部的老本;1909年,本想着出口面粉,在对外贸易上有个意外获利,却万万没有想到装载面粉的船只在海上发生意外,不只是面粉,连同荣宗敬的天大贪婪和天大野心全都葬送大海。
荣氏两兄弟在事业上陷于困境,甚至绝境,但时常在命悬一线的情状下又能起死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