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家隆不仅是书画家,还是个收藏家。钟家隆收藏古砚、瓷器,名人书画自然是他的最爱,如马公愚、韩天衡的对联,周慧珺、来楚生的扇面,而其恩师蒋凤仪的书法最多。他说收藏名人书画一来可以揣摩学习,二来挂在家中可以清赏思人。在他家的书房里,我见到了他收藏的林散之书赠蒋凤仪的一幅狂草,气韵酣畅,夺人眼球(见图)。
这幅作品高145厘米、宽40厘米,写的是林散之回复蒋凤仪的自作诗,诗曰:“自惜磨礱七十九,笔墨未忘平生魄。古瘦犹存一点真,此境求之前人有。”落款为“凤仪先生惠书大作,写此以报,七十九叟林散之。”这是林散之的晚年作品(在1976年前后),心平气和,平淡天真。诗的前二句写了自己磨墨生涯79年,一生不忘追求“一切不与人争,只与古人争一地位”的梦魂。后二句点出了自己对书法“始有法兮终无法,无法还从有法来”的法度的理解。书法当如何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也就是说作为一位艺术家应如何从传统的土壤里开放出创新的花朵来,这也是值得大家思索的问题。
林散之,安徽和县人,生于江苏江浦乌江,解放后,曾任江浦县副县长。他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书法家、画家、诗人。他的诗清新淳朴,他的画情韵飘渺,他的书法潇洒飘逸,尤其是他的草书,雄视古今,独步当今,人们把他与于右任并称为当代“草圣”。
蒋凤仪,江苏江都人,数十年来孜孜不倦钻研历代书法,其正草篆隶,从蝇头小楷至魏碑榜书无不精妙。1953年,他移居上海,与马公愚、钱君匋、沈子承、刘海粟、白蕉、王个簃等名家共磋书艺。他亦善篆刻,工诗词,常和苏局仙、林散之等前辈唱和诗词,是沪上实至名归的大书家。
从条幅的落款来看,这幅字是林散之和蒋凤仪彼此之间以诗唱和,以书交流的信件往来。两人精于格律诗,他们通过书信,以诗言志,以诗诉情。两人又是书法家,有时便将唱和诗书写在宣纸上,相互惠赠,以作留念,该条幅便是两人友谊的见证。
钟家隆说:“我的恩师生前十分赏识林散之书法,说它是当代草书中的精品。”钟家隆视此幅墨宝作为镇宅之宝,睹物如见人,因为其中还深藏着它和恩师的一段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