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3:康健园/保健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8月10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危人群如何远离大肠癌
王志刚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的资料显示,全球每年大肠癌发病率在所有肿瘤中排名第三位,每年新发病例91万,死亡病例57万。同样,在我国,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大肠癌的发病逐年攀升,但是令人惋惜的是,我国大肠癌的早期诊断率只有一成至两成,超过八成确诊时已是中晚期!大肠癌的发病与诸多不良生活方式息息相关,例如饮食结构(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缺少运动、工作压力大、环境污染等。

  有数据表明,美国肿瘤死亡率的上升趋势在上世纪90年代得到了遏制,主要原因在于大肠癌普查的推广,使许多大肠癌病人早期发现并得到治疗。而我国的现状则是居民普遍缺乏大肠癌的防治知识;临床医师重点在于临床发现,而很少重视预防;国家还没有具体的大肠癌防治指南;普查手段没有得到普及和认识;医疗保障制度未能覆盖。

  在所有肿瘤中,大肠癌最容易预防。由肠息肉到腺瘤,最后发展到腺癌,这段癌前病变大约要10年-15年,在这段时间及时发现,尽早治疗就能阻断癌的发生。而有一些症状则与大肠癌息息相关,比如粘液便和脓血便、大便习惯的改变、腹泻与便秘交替、腹痛和腹胀、贫血与消瘦、低热等。而大肠癌的诊断则需与诸多疾病鉴别,包括慢性结肠炎、阑尾炎、消化道溃疡、胆囊炎、痢疾、内痔、肛裂等。结肠癌出现症状时往往已经是中晚期,最大的原因便是认识不足!

  六大类人群与大肠癌关系密切,属于高危人群。第一,大肠癌高发地区40岁以上有消化道症状,如便血、粘液便及腹痛者。第二,有大肠癌病史者。第三,有大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第四,有盆腔放疗史者。第五,有大肠息肉家族史的直系亲属。第六,有大肠癌癌前病变者,如大肠腺瘤、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血吸虫病患者。对于这六类高危人群,我们建议,从40岁起,每3到5年,务必进行一次大肠癌筛查。其中有家族史的,建议前往正规的肿瘤中心诊治。对于非高危人群,建议从50岁起每5到10年进行一次大肠癌筛查。

  另外,以下几种方法对于大肠癌的诊断也有很大意义。首先,粪隐血试验初筛,若为阳性,则进行结肠镜检查,是早期发现大肠癌的重要手段,也是目前国际通用的筛查方法。其次,血清肿瘤学指标,如CEA、糖类抗原等。再次,直肠指检是早期发现直肠癌的简便方法。最后,肠镜检查+病理诊断是大肠癌诊断的金标准,是所有方法里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大肠癌的分期与存活率有着重要的关系。早期的大肠癌治疗后五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而中晚期的大肠癌五年生存率在25%-65%,晚期的五年存活率只有5%以下。

  饮食习惯与大肠癌的发病关系密切。欧洲癌预防组织和国际营养科学联盟也提出了如下建议:1.减少脂肪类食物的摄入(包括动物油和植物油),以及鱼、禽、瘦肉、低脂奶制品代替动物油过多的肉食,以煮、蒸食物代替油炸食品。2.增加绿色叶类和根类蔬菜、水果的摄入。3.多吃淀粉和纤维多的食物。4.保持适当的体重。5.每天的食盐摄入低于5克。6.多吃新鲜食物,少吃腌熏食物,不吃发霉食品。少喝酒精饮料。

  王志刚(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时政新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2015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2015夏令热线
   第A08版:一寸山河一寸血·常德会战
   第A09版:一寸山河一寸血·常德会战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文体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中国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医苑/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复/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B06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7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B08版:专版
高危人群如何远离大肠癌
我们该拿“嫉妒”怎么办?
每天“半斤水果一斤菜”,你能做到!
选对食物 不瘦都难
慢性胃炎患者怎样吃冷饮不犯病
新民晚报康健园/保健B03高危人群如何远离大肠癌 2015-08-10 2 2015年08月1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