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时政·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上海第二批援青干部两周年纪实
~~~——上海第二批援青干部两周年纪实
     
2015年08月17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17位“上海青”给果洛带来啥变化?
——上海第二批援青干部两周年纪实
王欣
  从海拔4米的上海,来到平均海拔4200米、地表5米以下皆为冻土层的青海果洛,被当地人亲热地称为“上海青”的上海援青干部,已扎根雪域高原5个年头。在第二批上海干部援青两周年之际,记者踏上青藏高原,近距离感受扎根在5米冻土的17位高原“上海青”的风采。

  一间暖屋

  90后藏族姑娘才太吉,去年冬季来临前与82岁的姥姥才让吉、86岁的姥爷要加,搬进了上海援建的游牧民定居点幸福小区2号楼1单位的三室二厅,煤卫独用,电地暖到位,原拆原搬自己出5万元。

  “以前住帐篷或者土坯房,风吹雨淋,自来水和厕所都在屋外特别不方便。冬天买煤生火前面暖了可后背还是冰凉的。土炉子烧茶,燃料是牛粪,可夏天一下雨,牛粪受潮点不着,每天还得擦灰。”去年最冷的那些天,家里的电地暖让放了一辈子牧的姥姥姥爷不再抱怨,老人半夜上厕所再也不怕摔倒,“现在生活就是好!” 

  夏季牧场,绿油油的草原上开满美丽的野花,支顶帐篷看牛羊悠然觅食,牧民们最享受这视野辽阔心情舒畅的自由。尽管如此,希望入住上海援建的游牧民定居点的牧民还得排队候位,“很多藏民想入住都进不来呢。”玛沁县发改局副局长李生成介绍说,上海投资2000万援建的这个定居点户型设计人性化,水电煤配套齐全,管理规范,孩子能就近上学,老人就医方便,大大改善了游牧民的生活条件,也为牧区集中居住、统筹管理打下基础。

  据介绍,上海对口支援青海果洛,2014年投资2.2亿元,2015年将达2.4亿元。如何将有限资金发挥最大作用?“上海不搞标志性项目,援青项目小而快,百姓更能得到实惠更实在。”上海援青工作联络组组长、果洛州委常委、副州长李峻说。

  一个梦想

  “每当看见孩子们穿着布鞋,在布满水塘的泥地上踢得一身泥的快乐场景,特别触动,特别想为孩子们做点事。”上海援青干部展子栋在玛沁县挂职,工作起来特别有闯劲。去年果洛州筹备60周年州庆时,还没设城市管理局,分管城市管理的他,直接上西宁市城管局拜访,一回生二回熟,他干脆带着州上队员到西宁城管局跟班学习,一个场地一个场地查看管理,一个山头一个山头清理垃圾。奋战90天,当地队员和上海干部从脖子到胳膊整整晒脱了一层皮。

  热爱足球运动的展子栋,为了圆孩子们的足球梦,同样敢闯。回上海休假时,为果洛州的孩子们筹建一个标准足球场地,成了他四处化缘的“分内事”。渐渐地,“足球玛沁缘”微信群建起来了,申鑫俱乐部第一伸出援手,愿意为玛沁县8支青少年队捐赠了队服、足球、体育器材、图书等,越来越多的热心人关注起高原足球发展的明天。

  7月14日下午,由上海申鑫、长安福特、上海舜特体育等捐建的“阿尼玛卿足球公园”在玛沁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启用。这片5人制国际标准足球场,共有1008平米的人工草坪和硬化周边及看台268平米,并疏通球场周围下水管道,由于高原施工成本远远大于平原,造价达到91万元。展子栋揽下这桩“分外事”,向教育局打了“包票”,不花当地财政一分钱,发动社会公益力量,让果洛州的孩子们圆足球梦,唯一的条件,就是足球公园要向所有的孩子开放。展子栋说:“高原的孩子体能好、能吃苦,假以时日也许就能培养出中国足球的未来之星。”

  “援青项目和资金聚焦民生,向基层倾斜、向农牧民倾斜”是上海援青长期坚持的重要原则,既要注重当前,通过“输血”帮助当地百姓解决民生困难,又要着眼长远,通过“造血”提高当地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份蓝本

  从西宁出发,翻越无数座高山,沿途经过了761个弯道,颠簸7个多小时才抵达果洛州州府所在地玛沁县。这761,是援青干部、果洛州委副秘书长李国球一次次跟踪检查对口项目的路上画“正”字算出来的。

  “认真精细,坚持原则。”果洛州受援办专职副主任赵文军,对上海援青干部印象很深。

  一次,久治县一个扶贫项目未经批准就调整了建设内容,想将年保玉则山下商铺设计改建宾馆。铺面改宾馆回报高,能带动更多牧民;而上海援青干部则要求严格按照规划重新报批。州里施工期只有5月份到9月底5个月,赵文军一着急甚至和援青干部吵了起来。经过沟通,上海援青干部按照流程批准了设计改动,赵文军从心底佩服上海干部们对规范的坚守。交道打多了,赵文军笑称自己已经变成“半个上海人”。

  去年,达日县民族中学建设钢筋捆扎与上海标准有差异,上海要求更高。当地二话没说,立即按照上海要求整改。与此同时,玛沁县一个古建筑碉楼改建,当地方案是拆除重建,上海建议修旧如旧。对于这个项目,上海说了“不”字。

  “项目设计完成,但地勘没做,项目白做”,“没有完备的合同,有时也没审计监理”,“项目边做边改”,“经常会计兼职出纳”……果洛刚进入建设期,前期没好好调研统筹,盲目开工后遗症比较多,前两年上海援青干部遭遇了不少类似问题。

  2013年9月,第一批援青时制定了《上海市对口支援青海省果洛州项目暂行管理办法》,在充分听取当地意见的基础上,今年又细化推出了《上海市对口支援青海省果洛州项目管理实施细则》。在赵文军看来,这倒逼了当地在进度、安全、建筑质量上进一步规范。

  与此同时,果洛州每个县都建立了项目库。第一批援青干部开了个好头,第二批不断完善。“每年根据项目库里项目,筛选后报州里报上海,决策更科学,进度更规范,速度更快!”久治县援青干部项平说。

  “将上海的契约精神规范优势和当地结合,给出果洛蓝本,逐步规范。”李峻说,这是一个博弈过程。而久治县委书记宋积珍感叹:“上海援青给我们的最大意义,在于这些资金和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带来了认识上的提升、观念上的激活,小资金小资源撬动了思想大震动。” 

  本报记者 王欣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时政·要闻
   第A04版:新民眼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一寸山河一寸血·衡阳保卫战
   第A09版:一寸山河一寸血·衡阳保卫战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战后70年反思录②德国篇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聚焦/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复/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热点
   第B06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7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B08版:专版
17位“上海青”给果洛带来啥变化?
广告
新民晚报时政·要闻A0317位“上海青”给果洛带来啥变化? 2015-08-17 2 2015年08月1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