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年某月某日被朋友拖去喝酒,因是自费宴请,故吃客们都比较放松,比较畅怀,比较兴奋。酒过三巡,不知是谁提起要比比酒量,于是众人借着酒劲,七嘴八舌、争先恐后、自报海量。有人宣称是酒瓶,有人宣称是酒桶,有人宣称是酒缸,更有甚者,宣称是酒仙,全世界名酒都喝过,如今什么酒都不在话下。正在众人面面相觑、张口结舌之时,一位操着苏北口音的汉子,霍地站起来,一口喝尽面前的大杯白酒,而后喷着酒气、精神抖擞、自信十足地说:“我的酒量是没——的——底!”听了石破天惊的豪言壮语,众人一片叫好,酒量冠军立马有了定论。伴随“没的底”雅号的叫响,觥筹交错,酒酣耳热,嬉闹喧哗的场景,一直延续到在外请代驾司机们的一再催促之下才宴散人去。
当晚我没有睡好,不是醉酒,而是触景生情,那是一种担忧之情。
好酒量的人我见过,但我从来没有见过也不相信真有“没的底”的高人,因为这违背科学常识。
“没的底”也即没底线,喝酒没底线,绝对伤身体,甚至可能美酒变毒药,喜剧变悲剧。由此联想到,做人没底线,又会怎样呢?
当下的社会,普通人做人做事没底线,大多是道德层面的问题,当然会影响社会风气,但造成伤害的范围和影响相对有限;而手握权力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旦失去底线,就会忘乎所以,罔视党纪国法,公权变私权,公利变私利,枕边人越换越勤,出格事越做越多。其影响和危害,起码关乎一方百姓的切身利益,乃至波及一区县、一行业、一省市,甚至全党、全国、全军的负面影响。“没的底”的危害性实际上人人感同身受。往深里想,如果整个社会都没了底线,那么所有人也都失去了保护自己的最后防线,到时晚矣。
所以,底线关乎所有人。“天地有定律,四季有成规,万物有法则”,做人有底线。底线符合人的良心和理性,而领导干部最为关键。我们在为人处世中必须维护底线。底线是为人伦、人际以及社会游戏规则避免侵蚀破坏而设置的最重要的防线。有了底线,我们的价值观才能确立,我们的行为才能规避风险,我们的社会生活才能健康发展。中华民族的好传统就包括做人有底线,如:做生意,明码标价,童叟无欺;做学问,言之有据,持之有理;做官,不争民财,不害无辜;做人,不卖朋友,不丧天良。正是靠着底线的坚守,中华民族虽历经苦难,中华文明却得以延续,“中国梦”始终萦绕在亿万人民的心间。
当今的底线,如通过立法程序明文规定下来的,是“法律底线”;在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大家都共同遵守的,是“道德底线”;各行各业都必须遵守的原则,比如商家不卖假货,会计不做假账,医生不开假药,体育竞技不吹假哨等,是“行业和职业底线”。底线是基础,是根基,是根本。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防线失守,全盘崩溃。所以党中央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三严三实”,要敬畏底线,特别要以反面典型为镜鉴,受警醒。这是一场绝对输不起的全民战争啊!
底线就是生命线。“没的底”者也就是“没的命”者,OUT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