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民生速递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8月27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国外,家访并不流行
王蔚
  被称为当代美国最有趣、最有影响力教师的雷夫,在中国教育界也声誉鹊起了。他一直在洛杉矶的霍伯特小学担任五年级的老师。该校高达九成的学生家庭贫困,且多出自非英语系的移民家庭。在一次上海巡回演讲中,记者听他讲述了对于家访的亲身感受。他说:“一些老师会进行家访,我从来不家访,因为我没有时间。我的孩子们对学校、对我如此的喜欢,以至于回家后就不停地给家人说教室里的故事,他们甚至早晨五点就起来,叫父母送自己上学。我的学生自己管理这个班级,我根本就没有尝试过让家长帮助我。我在这个学校有三十年了,这个社区里我也很有名。父母排队想让孩子进我的班,因为他们之前与对我很满意的家长交谈过。所以,我觉得你在一所学校呆的时间足够长,你的班足够成功,你就能够得到家长的帮助。”

  穆晓炯校长也表示,国外很少有家访,这与他们的招生办法有关。国外中小学很强调招生时的面谈,会要求孩子的父母一同前来接受学校的访谈,招生老师会和家长进行一次全方位的交流。而且,国外的家长一般也会与老师坦诚交流,包括婚姻状况,孩子是婚生还是非婚生抑或是领养。而这样的深入面谈,很少被中国学校招生所采纳。我们要么是对口登记入学,要么是凭分数录取,很少在入学前设立一个学校与家庭彼此融洽交流的机会,所以只能靠日后班主任的逐一家访来弥补了。         本报记者 王蔚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时政·要闻
   第A04版:新民眼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新民俱乐部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新民资讯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战后70年反思录⑩德日篇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3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24版:夜光杯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阅读/连载
   第A27版:大虹桥专刊
   第A28版:新虹街道/大虹桥
   第A29版:大虹桥/新虹街道
   第A30版:新动态/大虹桥
   第A31版:互动
   第A32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博览/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商界
   第B04版:青浦/生态上海
   第B05版:新民楼市
   第B06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07版:广告
   第B0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09版:广告
   第B1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1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12版:家装专版
   第B13版:好吃周刊
   第B14版:美食物语/好吃周刊
   第B15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16版:吃遍中国/好吃周刊
   第B17版:好吃周刊/美食地图
   第B18版:美食大观/好吃周刊
   第B19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B20版:专版
家访遇尴尬:秀才艺 “豁翎子”
本市倡导 家访新举措
在国外,家访并不流行
广告
新民晚报民生速递A07在国外,家访并不流行 2015-08-27 2 2015年08月2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