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9月14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网视舆情
机器人考验媒体人的玻璃心
何小手
  何小手

  最近几天,很多媒体人士都在传播一条老调重弹的新闻,说的是机器人会写新闻稿,今后可能要抢记者的饭碗。有人看到这条消息后调侃说“已经哭晕在厕所”,危机感很快蔓延,媒体行业再次上演苦情戏。机器人真的会抢记者的饭碗吗?对于这样一个问题,圈内圈外反响截然不同,圈内人相对悲观,不少人信以为真,从中感受到危机,这很大程度上受到“标题党”的影响,对危机的想象大于客观事实;而熟悉机器人技术的专家则一次次地打预防针,表示机器人将来不可能彻底替代人,记者们大可不必担忧。

  机器人已经成为一个网络热词,回顾它的“走红”历程,其实最初它是带着使命而来,前些年沿海地区出现“用工荒”,农民工返乡现象极为普遍,沿海地区工厂用力成本大幅上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机器人技术受到期待,这样的社会背景注定了它和历史上的技术变革存在较大的差异,可不像过去工业革命时期那样,工人们因为机器替代人力而对机器产生抱怨情绪。总体来说,人们讨论它的时候,从来不会担心它会威胁我们的饭碗,相反是为了解决目前存在的现实问题。

  可是机器人技术一旦进入到媒体行业,往往就会收到不一样的反响,过去已经多次出现机器人写新闻稿这样的报道,每一次都能成为行业热门话题。这一方面与媒体的角色有关,那些关系到本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无疑会被媒体放大;另一方面显然还与媒体界当前的处境有关。屋漏偏逢连夜雨,近年媒体行业可谓危机四伏,开始是受到互联网的影响,传统媒体影响力大幅下降,如今机器人崛起,媒体人的玻璃心难免又要经受考验。但机器人真的要抢记者的饭碗吗?还是惊弓之鸟们心态在作怪?

  面对业界的担忧,有媒体人就表示,很多人甚至在未读完报道内容就开始表达“衰落恐惧”,不是机器人技术使他们感到担忧,而是很多人此前已经有了这种情绪,“机器人写稿”的报道只是成为这种情绪爆发的契机。随着媒体行业困境的加剧,近年的确存在这样一种迹象,大凡有点风吹草动,大到某家媒体与读者告别,小到某家企业的人事调整,业内人士往往都要借此自黑一番,大肆渲染行业悲观论调。圈外人难以体会媒体人的担忧,只会从后者的发言去了解当前的趋势,久而久之,担忧似乎就成了客观事实,媒体行业仿佛即将被时代所抛弃。

  有的行业衰落过程往往是悄无声息,而媒体行业因为掌握了话语权,行业的处境会受到外界特别的关注。媒体行业的衰落或许没有记者们想象的那样快,但是,有关衰落的担忧今后可能只会逐渐加剧,没办法,有话语权的人就是这么任性,无论是步入巅峰还是走向没落,都会显得轰轰烈烈。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时政·要闻
   第A04版:新民眼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焦点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读者之声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新民资讯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专版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保健/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B06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B07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B08版:广告
治理黑水沟就该百姓说了算
再见,梅威瑟
生态文明,让理念变成现实
全科教师
抓阄的“无奈”
机器人考验媒体人的玻璃心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机器人考验媒体人的玻璃心 2015-09-14 2 2015年09月1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