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11:30在车上
中野良子这次来到上海,是为了客串香港导演吴思远监制的中日合拍片《雨衣》。在从机场前往拍摄现场的路上,她回忆起1979年首次来到中国时的情景:“飞机降落在北京机场,我好像到了宇宙上的另一个星球。人们穿着清一色的中山装,像潮水一样聚集在出口、饭店、过道,喊着“真由美”的名字。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的中文翻译,独特的发音让我非常感动。”
坐在车上的中野良子,大多数时候都在看窗外。从她梳着发髻的侧面剪影中,记者看到了那个长发飘舞的“真由美”——漫漫荒草中,一匹骏马飞奔而来,姑娘长发飘飘,催着杜丘先生上马。“为什么要救我?”姑娘的脸上绽出灿烂的笑:“我喜欢你!”——那个时代,真由美用自己的率真、善良和敢爱敢恨,感动了无数刚刚从“噩梦”中醒来的人们。
谈到《追捕》,中野良子一开始有些困惑,“中国观众为什么这么喜欢它?”后来她发现,是电影中所表达的、对生活的执着追求和热情触动到了他们。因为这部影片,良子首度来华,并因此在人生道路上有了新的选择。“演员的工作只有在和平年代才能实现,无法实现和平,又何谈拍电影?”这让她思考,可以为和平做些什么。纵然星途平坦,中野良子却从那时开始逐渐淡出影坛,把事业重心转到了中日交流上。
下午2:20在片场
“啦啦……”哼着《追捕》中的歌曲,中野良子快步走进剧组为她准备的休息间。在沙发前站定,她很好脾气地同工作人员一一弯腰打招呼。“其实我来过上海很多次,大约有……20多次吧!”或许是因为和记者熟悉了的关系,良子说话的面部表情也开始丰富起来。明明是65岁的老妇人,说起话来却仍有一种少女般的纯真感。
“现在的上海,越来越国际化了,在街上能看到好多外国人。我以前来的时候,可不是这样,自行车是我能看到的最多的东西。”中野良子说,自己最喜欢在上海的街道上漫步,就是那种随处可见的林荫小路。“光走在路上就很有意思,可以看街边的建筑,来往的人群,非常有上海的味道。”
很少有人知道,其实良子还是上海交通大学的“毕业生”,她曾经受到交大邀请,成为享受“特别待遇”的留学生,在校学习了1个月。对于她来说,那是一段难忘的岁月。每天上午,她接受老师一对一的中文课,中午就在学校食堂用餐,有时候还会和自己的同学一起打网球。“那是我第一次学习中文。”为了表明自己会中文,中野良子哼起了《大海啊,故乡》,吐字清晰,驾轻就熟,“我见到前总理温家宝的时候,也是唱的这首歌。”
晚上7:55在餐厅
马不停蹄地接受了网络、电视等媒体的采访后,中野良子终于坐到了饭桌旁。她兴致勃勃地谈起自己在上海尝过的一道药膳乌鸡人参火锅,“里面有很多药材,光料碗就有十几种。”她夸张地比划着手,“可有意思了,我在日本从没见过这样的,好多人围在一起吃的火锅。”
说话间,刚从拍摄现场赶回的吴思远导演到了,一看到中野良子,就忍不住地笑:“又见面了,路上还顺利吗?”“挺好的,您辛苦了。”良子微微弯腰,俏皮地挑起了眉毛。“您和导演认识很多年了吗?”记者好奇地问,良子抿嘴一笑:“刚认识不久,但我第一次见他的时候,就觉得这个人非常特别,和他合作应该很有意思,果然是这样。”
中野良子这次来沪拍摄的影片《雨衣》,讲述的是一个中日两国年轻人相爱的故事,她在片中扮演女主人公雨子的姑姑。“这片子不是一个大团圆结局,但其实对于相爱的人来说,默默相守也是一种爱的方式。”良子说。
《雨衣》中与良子演对手戏的阿智的扮演者李玉玺,是一个在中国台湾长大,曾留学美国的年轻人,良子可以与他用英语交流。“他笑起来很可爱,虽然年轻,却很认真。只要我简单说几句,他就能立即进入状态。”“喜欢和这样的年轻人合作,还是更怀念高仓健?”记者问,“这不一样。我第一次见到高仓健的时候,时间仿佛静止了,我俩就这样看着对方。”良子说,“高仓健那样的演员,是无可比拟的,也是不可替代的。” 本报记者 张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