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障延误率全网最低
FIDIC是“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的法文缩写,于1913年在比利时成立。其设立的优秀工程奖是世界工程领域的顶级奖项,悉尼歌剧院、哈利法塔、香港国际机场等都曾获该奖。
记者注意到,FIDIC评奖的条件除了体现创新、高质量和杰出的专业水平外,工程还要贯彻透明和廉洁原则,并且具有可持续性,尊重环境。
上海10号线(一期)工程长36.2公里,设31座地下车站,之所以获奖,原因在于它是中国境内首次采用全自动驾驶、成功实施盾构区间穿越运行中的机场跑道,而且成功实施停车场上盖物业开发的工程。
10号线(一期)在国内轨道交通领域首次采用了全自动驾驶系统,实现列车自动出入、行驶、开关门、故障自动恢复等功能。2014年运营正点率99.97%,在上海地铁全网络中故障延误率最低。
而且,该线路吴中路停车场尝试上盖物业开发项目,占地面积23.34公顷,开发总面积约为51.6万平方米(不含停车场建筑),融入商业、市政、公益等元素,打造了一个综合性的新概念城市空间。今后,这种节约土地、尊重环境的模式将在上海逐步推广,包括10号线(二期)港城路停车场、17号线徐泾停车场等都将借鉴此模式。
另外,“FIDIC优秀工程奖”还肯定了10号线(一期)在2个轨交区间中穿越机场跑道的研究,在虹桥机场跑道下建成地铁隧道区间,对国内地铁建设已经具有重大示范意义,节省工程投资3亿元。
轨交新线设计更合理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上海新一轮轨道交通建设中,将不断探索亲民的新理念,打造新亮点。
比如,市民期盼的14、15、18号线等一批新一轮轨交线路,地铁隧道的“身材”将有所提升。最新设计明确新线路将采用更大直径的盾构,使隧道内径从5.5米提升至5.9米。隧道更宽敞,将对救援等应急模式下,隧道内客流疏散,以及今后更好地开展地铁设备的维修留出更充足的空间。而且,轨道道床下敏感区段均采用新型减震装置,可减少8-10分贝的震动,进一步减少对地铁周边环境的影响。
今后,针对新线车站,特别是大客流换乘枢纽站、复杂结构车站,将进行“客流仿真行走”模拟,查找车站不合理区域。比如通道是不是会拥挤了?电梯口是否会堵塞?出入口设置会不会让乘客绕路等。新线车站的内部布局将更合理,通道将力争更短些,自动扶梯更多一些,对可能出现的通行受阻点,拥挤或不合理区域及时发现,进一步修改设计,让乘客进出站更舒适。
本报记者 陈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