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秋令,对于绰号“吃货”的李老伯来说,最美妙的是,宅在家里,边对着电脑上网冲浪,边灌啤酒,还经常约上同学发小下苏浙、去农庄,边玩边尝各种“舌尖”上的美食,李老伯身体越来越肥胖,血糖也升高了,但是并没有引起他足够的重视。最近几个月来,他感觉视力越来越模糊,到医院一查,原来罹患了白内障。
白内障是一种由于晶体的化学成分改变而导致混浊,其中以老化所造成的老年性白内障最为常见。随着年岁的增长,人眼睛前端的晶状体会慢慢因老化而发生硬化和混浊,逐渐造成视力障碍。
那么,有哪些“舌尖上”的不良饮食习惯会引发白内障呢?
(1)只喝饮料不喝白开水。眼科医学研究证实,水分在眼内晶状体的代谢和保持透明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人体内缺水,是导致晶体变浊的原因之一。
(2)只吃三高食品,不食新鲜果蔬。秋令来临,中老年人尤要减少摄入含乳糖丰富的乳制品。因为这些食品中半乳糖会干扰奶制品中维生素B2的利用,使其沉积在人眼睛的晶状体上,蛋白质易发生变性,导致晶状体透明度降低,容易诱发或加重白内障。
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富含的维生素C能减弱光线对晶状体的损害,蔬菜颜色越深,含有维生素C以及叶黄素越丰富。
(3)把嗜酒、长期吸烟当做美食“伴侣”。如果饮酒过度,眼睛的毛细血管很容易扩张,影响晶状体的正常代谢。同时,二手烟产生的烟雾会对眼睛的晶状体造成伤害。据眼科流行病调查发现,在白内障病人中有20%与长期吸烟有关。而每天吸烟20支以上的人患白内障比不吸烟者要高2倍。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中老年人由于无节制的三高饮食习惯、不运动,使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而血糖的升高,使晶状体内由葡萄糖转化的山梨醇在晶状体内大量积聚,使晶状体内渗透压增加、纤维肿胀变性,导致浑浊,也会引发糖尿病性白内障,如上述李老伯罹患的就是糖尿病性白内障。
对白内障的治疗,目前国际公认的是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其方法是采用小的角巩膜切口进行手术,应用超声乳化仪将硬的晶状体核粉碎成乳糜状后吸出。由于手术切口小,伤口愈合快,视力恢复迅速。而现在沪上刚引进的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它的特点是:无刀、精准、微创,视觉效果更好。
总之,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起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可预防白内障,延缓老年后发病的可能。但如果出现视力突然减退、单眼复视、眩光等症状,还是要尽快到眼科医院或大医院的眼科去检查治疗,以免贻误病情。(作者系上海新视界中兴眼科医院院长 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