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忆 我们的剧场缺仪式感
王安忆改编的话剧《金锁记》,最早,并不是给香港的焦媛实验剧团排演的。焦媛的剧团是第二个排演《金锁记》的戏剧团体。但是,当他们邀请王安忆到香港看戏时,负责剧团运营的高志森,在首演当晚,站在剧场门口迎接王安忆,并向她真诚的鞠躬:“祝贺王教授。”王安忆有点受宠若惊:“这一刹那,我就觉得自己好像是应该被祝贺的。”她进而补充道:“当然,这也是因为我们内地剧场缺少仪式感。或者说,我们写小说的人都脆弱。”在该剧第一次被搬上舞台时,曾遭到一个剧团台柱女演员的拒绝:“这个戏,不够美。曹七巧,吃相太难看了。”对此,王安忆认为:“我们的演员似乎有着非凡的道德感,总觉得自己的形象比角色的形象更重要……而且,我们的舞台越来越豪华,但是始终不重视剧本。”
原本,出生在内地、奋斗在香港的焦媛始终没确定自己剧团的“基本路线”,是《金锁记》明确了她走“女性主义话剧”的道路。王安忆评价焦媛扮演的曹七巧:“一直在创造一个存在,表演的能量超过我的期待。”在王安忆看来,内地话剧演员始终“太正太规范,其中混杂着各个时代审美的烙印,过于模式化。而焦媛演到后来,为了塑造曹七巧的变态,甚至连声音也会变……”她认为:“来自香港的演员更草根、更诚恳。”
焦媛 你半夜试听自己的声音
焦媛并不迷恋张爱玲,甚至不迷恋任何人,一定要找个“偶像”:“中学时喜欢过琼瑶小说——那个时候,中学生都喜欢琼瑶的呀!”对于自己“女性主义”的戏剧,总是吸引30至50岁的女性观众,她分析道:“喜欢我的人都是期待释放,我大概可以提醒她们生命应该可以更好。”
她是以舞台剧《蝴蝶是自由的》而一炮打响的,大众关注的是她在舞台上的“裸背”出演,而该剧本身的内涵是:“女性可以按照自己的自由选择从事。”虽然她的风格点燃了相当一批日常生活过于自律的女性,但是她并没有成立粉丝会的打算:“我希望打动她们的是我创造的一个个角色,而不是我焦媛。如果我能与观众共鸣,那就是三生有幸。”
曹七巧是个苦命的人,因为压抑而扭曲甚至变态——“变态也是另外一种释放”,如此形成恶性循环。焦媛对人物分析得透彻:“你也可以试试半夜里听听自己的声音……”她并不否认自己也压抑:“尽管我不是张迷,但是我喜欢她的一句话:生命的短,磨难的长。” 首席记者 朱光